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列傳》記載,馬援好騎馬,善于辨識名馬,在交阯時得一駱越(地名)銅鼓,把銅鼓改鑄一良馬銅像。回國后獻給皇帝,并上奏一表。內(nèi)有“臣愚,以為傳聞不如親見,視影不如察形”句。后所獻的銅馬放在宣德殿下,作為名馬的樣板。
本條兩句原指傳聞中的好馬,不如親眼看到,只看到身影,不如仔細觀察身體各部位的形狀。后泛用于對各種事物的了解上。
同義語:耳聞不如目睹。參看該條。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列傳》記載,馬援好騎馬,善于辨識名馬,在交阯時得一駱越(地名)銅鼓,把銅鼓改鑄一良馬銅像。回國后獻給皇帝,并上奏一表。內(nèi)有“臣愚,以為傳聞不如親見,視影不如察形”句。后所獻的銅馬放在宣德殿下,作為名馬的樣板。
本條兩句原指傳聞中的好馬,不如親眼看到,只看到身影,不如仔細觀察身體各部位的形狀。后泛用于對各種事物的了解上。
同義語:耳聞不如目睹。參看該條。
上一篇:《眾盲摸象,各說異端.》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傳聞之事,恒多失實.》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