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記載:東郭先生在中山(古地名,在今河北省定縣一帶)遇到一只受了傷被獵人所追的狼。他出于仁慈之心,救了那狼。獵人走后,狼反過臉來要吃他。后遇到一位老者給他們評理。老者用計將狼裝進一只口袋里,暗示要東郭先生將狼殺死。東郭先生不忍。老者說:狼這樣忘恩負義,你還不肯殺它!你確是個仁慈的人,不過也太糊涂了。“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與也。”
本段大意:對狼這種兇殘的東西是不能講仁慈的,你不殺它,它必吃你。比喻對惡人不能仁慈,該殺就得殺。不與:不贊同。本條大意:仁慈到了糊涂的地步了,這是君子所不贊同的
上一篇:《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今朝有酒今朝醉.》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