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還終始,陰極反陽》原文與賞析
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①,皆以陰陽御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始,陰極反②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捭闔第一》)
【注釋】①倍反:背叛。②反:回歸。
【譯文】要做小事,要進入無限微小境界(稱為“陰”);要做大事,要進入無限廣大境界(稱為“陽”)。諸如補益和損害、離去和接近、背叛和歸屬,都是在陰陽規律約束下運行的。“陽”指運動前進,“陰”指靜止隱藏。“陽”指動而暴露,“陰”指隨行潛入。陽環行于終點,開端是陰;陰到了極點就反歸為陽。憑“陽之道”運動者,道德就會與之相生;以“陰之道”而運動者,事物在安靜中悄悄形成。
【評說】陰陽是我國古代哲學的一對重要范疇。陰陽最初意思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后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和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古代哲學家們進而以此說明自然界各種現象之間的相互對立且相互統一的關系。這是一種具有中國風格和特色的辯證法思想,它已經深深烙進我們的民族心理與思維方式之中。
上一篇:《閑談莫論人非》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雪宧繡譜序》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