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才高張揚,因傲被斬
三國時的楊修,在曹營中任曹操的主簿。他思維敏捷,頗具才華,但他總是鋒芒畢露,不知伴君如伴虎。
曹操曾命屬下為自己建造一處花園,屬下盡心盡力,很快將花園建好,請曹操前去觀看。曹操去后,面無表情,沒有對所建花園發表看法,只是提筆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匆匆離開。屬下人苦苦思索,仍然覺得茫然。楊修對眾人說道:“門上添一‘活’字,自然為闊,丞相覺得花園不夠大而已。”于是,主管此事的人立即對已建花園進行翻修,建好后再次請曹操前來觀看。曹操見后,心里很高興。但得知是楊修解其意后,心中不是滋味。
事后不久,塞北給曹操送來了一盒酥餅,曹操即興在盒子上寫下了“一合酥”三個字,然后將其置于臺上。楊修看到后,即刻將酥餅取來與眾將士同享美味。曹操問楊修為何不經過自己的準許便將酥餅分與眾人,楊修卻解釋說:“‘一合酥’乃‘一人一口酥’之意。既然丞相如此命令,不敢不從。”曹操聽后,臉上雖然高興,心中卻暗暗忌恨楊修的才能。
曹操猜忌心很重,他怕別人會暗殺他。于是常對手下說,他睡覺時總是做一些殺人的夢,告誡他們不要在他熟睡時靠近他。一日,曹操睡覺的時候將被子蹬到了地上,一侍從慌忙拾起被子準備給他蓋上。這時,曹操一躍而起,拔劍就刺,侍從一命嗚呼。曹操繼續上床睡覺,醒后,假意不知其事,召人問之。待知實情后,曹操大哭,甚為痛苦,隨后厚葬被殺侍從。楊修一語點破曹操的心思:“丞相非在夢中,而君在夢中。”曹操對其更加忌恨,欲找借口殺了楊修。
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本想速戰速決,不想竟與劉備大軍形成對峙局勢。曹操心中極為矛盾,進退難定。一天,廚師送上雞湯,曹操見碗底有雞肋,頓時心生感慨,暗自沉吟。適逢夏侯惇前來稟請夜間號令,曹操脫口而出:“雞肋!雞肋!”夏侯惇誤以此為號令,將其傳出,眾人皆知。作為行軍主簿的楊修立即令隨行軍士整理行裝,為撤退做好準備。夏侯惇不明白楊修所為,急忙趕往其帳內。楊修說道:“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可惜。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來日魏王必班師矣。”聽了楊修的一番解釋,夏侯惇甚感有理。曹操知道事情緣由后,異常憤怒,以造謠惑眾的罪名將楊修處死。
曹操本性就多疑,而楊修卻恃才傲物,屢次引發曹操忌恨,得此下場也是必然。
智慧總結
該藏則藏、該露則露,實乃做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如果將自己的鋒芒應用不當,就可能會刺傷別人或者刺傷自己。因此,應用鋒芒時應該小心謹慎,以免惹來麻煩。聰明的人很會把握好藏露的尺度,不僅善于在恰當的時候露出自己的鋒芒,還善于在恰當的時候藏匿鋒芒。
巧妙地隱藏是為了更好地釋放,適時地暴露是為了充分地表現自己,使自己脫穎而出,能夠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把握好藏露的尺度。
伏藏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隱藏自己的笨拙,藏住自己的弱點,不給他人乘虛而入的機會,同時將自己的長處與優點展示出來,給他人形成一種威懾力;另一種是隱藏自己的才學與目的,不要不合時宜地過分顯示自己,以防使自己處于不利地位或者招來攻擊。總之,不要讓他人輕易地摸清自己的虛實,應該提前準備好防范措施和對策,待機而動。
上一篇:朱公識子,旁觀者易清
下一篇:正直趙綽,以德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