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寧靜無以致遠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他兼備宰相之器與將略之才,在他的鵝毛扇指揮之下,多少大將東征西討,決勝于千里之外。如果讀過諸葛亮《隆中對》的人都應該知道,他把全國的局勢分析得多么透徹,對未來歷史走向的預見又是多么準確深遠,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可以勾畫出三國鼎立的藍圖,這樣的才能怎能不讓人嘆服。但是,有誰知道他超群的智慧、高遠的眼界是怎樣磨練出來的呢?
在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一封信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觀點是:大丈夫立身處世,應該用“靜”來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應該用樸素來培養自己的道德,只有生活在恬淡樸素的環境下,才能夠做到清心寡欲,也才能顯示志趣,陶冶心性。
上一篇:霍光生時重利亡后名利盡失
下一篇:領導者糾錯要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