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俗人拭涕
在《碧巖錄》中有個“不為俗人拭涕”的故事:
懶瓚和尚長年隱居在衡山的石窟里。唐德宗慕其高名,于是,派人召和尚入京。
誰知當使者來到石窟后,高聲道:“圣旨到,懶瓚和尚接旨……”
當時懶瓚和尚正在從火堆里找烤山芋充饑呢,根本顧不上什么王法、圣旨了。在那樣寒冷的天氣里,他身居一個石洞中,凍得鼻涕清水流到了下顎。如果還有精力接圣旨,那真的可以稱得上是神仙了。
一向正經地宣讀圣旨的使者看見狼狽的和尚,不覺笑著對懶瓚說:“尊師,先把你的鼻涕擦一下再吃吧。”
懶瓚說:“我都快餓死了,哪有工夫替俗人拭鼻涕呢!”
說完一言不發、狼吞虎咽地吃起他的山芋,吃完后,仍然端坐在地上不起來接旨。使者回到宮中稟告了皇帝,唐德宗也被深深地感動了。
智慧總結
對于一個快要餓死的人,重要的不是“拭涕”,也不是“接旨”,而是維持生命。懶瓚和尚因此感動了唐德宗。亞歷山大大帝曾問古希臘著名哲人伊壁鳩魯:“請問哲圣,你需要點什么?”在問這話的時候,亞歷山大本想賜給他一些金銀、美女、高樓之類的東西。但是,伊壁鳩魯頭也沒回地說:“請別擋住我的陽光,我正在曬太陽呢!”這與“不為俗人拭涕”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上一篇:“富有”的老人
下一篇:不為名位,始得真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