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桑榆暮景
【溯源】
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
【釋義】
比喻垂老之年。桑榆:天空西邊的兩顆星名,古時候人們常用“日在桑榆”來比喻人的晚年時光。
【故事】
白馬,地名,在今河南省滑縣東。白馬王彪,即曹彪,白馬王是曹彪的封爵。魏文帝曹丕黃初四年(223年)五月,任城王曹彰(曹丕之弟,曹植之兄,同為曹操妻卞氏所生)、白馬王曹彪,以及曹植等三兄弟來到洛陽同魏文帝一起行“迎氣”之禮。據《世說新語》說:在這次曹氏諸兄弟朝京時,魏文帝想加害任城王曹彰,兩人在卞太后閣一邊下圍棋,一邊吃棗。魏文帝將毒涂抹在棗蒂上,自己選無毒的棗吃,而曹彰不知有毒,吃了青棗后,很快就死了。這年七月,曹植與曹彪離洛陽回封地,分手時曹植為曹彪寫了這首詩。全詩分七章,其中第五章集中表示了對曹彰的懷念,以及由曹彰的暴死進而想到自己的危險處境,從而產生了生死無常、悲哀與恐懼交織的思想感情。這章詩是:
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
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
存者忽復過,亡歿身自衰。
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
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詩的大意是:長嘆不休又有什么用?曹彰的暴死是上天的意旨,本與我的意愿相違背呀。怎能不想同胞兄弟,一到京城就再也回不來了。可憐的孤魂飛回了故土,靈柩卻依舊寄放在京城。死去的人已經死去了,活著的人也難久生。人擁有多么短暫的一生啊,像朝露一樣容易曬干。我的年齡也趨向衰老,歲月消逝之快已無法追阻。我自知不像金石那樣堅硬,只剩有悲憤的嘆息聲。
【智慧語林】
桑榆歲晚,但自成一景,也是一種令人動容的場景。許多當年所謂的“大才”,招搖于世,呼風喚雨,但最終還是和灌木一樣,蓬松雜亂,難成大才。而“桑榆”忠勇為人,智識為士,經歷人生的歷練,晚景從容,大度為士,定格為標志性的剪影。
看來是否成為一景,要的是具備獨特的內涵和足以撼人的修為!
上一篇:桃李滿天下典故故事|桃李滿天下釋義
下一篇:毛遂自薦典故故事|毛遂自薦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