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白·車翻豆覆》注釋,意譯與解說
隋時有一癡人,車載烏豆入京糶①之, 至灞頭②。車翻, 覆豆于水, 便棄而歸, 欲喚家人入水取。去后, 灞店③上人竟取將去,無復遺余。比迴④,唯有科③斗蟲數千,相隨游泳。其人謂仍是本豆⑥,欲入水取之。科斗知人欲至,一時驚散。怪嘆良久, 曰:“烏豆,從你不識我,而背⑦我走去; 可畏我不識你, 而一時著尾子⑧?”
——敦煌本《啟顏錄》
【注釋】
①糶(tiao):賣出糧食。②灞(ba):水名,在今陜西省中部。灞頭:灞水邊的一處地名。③灞店:灞水邊的小市鎮。④比迴:等到返回。⑤科斗:即蝌蚪。⑥本豆:原先的豆。⑦背我:背棄我。⑧可畏:是否為了。著尾子: 長出尾巴。
【意譯】
隋朝時有一癡人,駕車裝著黑豆進京城去賣。走到灞水邊,不小心翻了車,黑豆都倒進了河里。他立刻棄車回家,想喊家人相幫下水撈豆。哪知附近市鎮上人趁他不在的時候,爭相下河撈走了黑豆。等到癡人返回河邊,只有數千只小蝌蚪在水中游戲玩耍。他以為那就是黑豆,就想下水撈取。蝌蚪見有人來,立即驚散。癡人非常驚奇,嘆息良久,說:“黑豆啊黑豆,難道你不認主人了,要背棄主人逃跑了?是否為了讓我認不出你,而突然地都長出了尾巴?”
【解說】
盡管這位可憐的癡人已經遭受了重大經濟損失,但他還得承受周圍人的譏笑嘲諷,而其中鼓噪得最起勁的,恐怕莫過于哪些慣于乘人之危而順手牽羊的“灞店上人”了。可見世界上良心最壞的人,就是那些損了別人還要自鳴得意的所謂“聰明人”。如果把希望寄托在人世間的昧心缺德者都能夠改邪歸正上面,就只能使癡人越變越癡。要使自己聰明起來,避免干出像“車翻豆覆”這樣的傻事,就必須學會審時度勢。當各種突然事件爆發時,要不慌不忙,先看清自己所處的位置,判斷準危險來自何方,危害的程度和可能性有多大等等,然后才是考慮對策,采取最適宜的辦法和措施來化險為夷,解決難題。像本則寓言中的癡人就犯了思維偏執的毛病,他在車翻豆覆之后,不是冷靜地觀察和周全地位考慮,而是一意孤行,只想到回家求助,而忘了周圍覬覦者中可能存有的貪婪之心。雖然從撈豆效率看,多喊幾個人來當然會比獨自撈要快得多,但從“人心隔肚皮”的實際情況看,癡人的短暫離去卻造成了永久喪失這樣一個可悲后果。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生活其間,不能不保持一點警戒心理,恰如俗語所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從思維方式的角度看,凡事把問題看得復雜一些,各方面情況想得周到一些,這對準確地判斷問題、正確地處理問題是大有好處的。如能這樣,癡人將變得聰明,烏豆也能失而復得,“一時著尾子”的笑話就更是與君無緣了。
【相關名言】
能明而斷,謂之英斷;不明而斷,謂之武斷;武斷自己之事,為害猶淺;武斷他人之事,招怨恨實深。
——曾國藩
一個冷靜的裁決,值一千次草率的會議;需要你供給光,而不是熱。
——美國·威爾遜
上一篇:《李延壽·赤馬蒙霜》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基·鄙人學蓋》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