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虎逐麋》注釋,意譯與解說
虎逐麋①,麋奔,而闞②于崖,躍焉,虎亦躍而從之,俱墜以死。郁離子曰:“麋之躍于崖也,不得已也;前有崖而后有虎,進退死也。故退而得虎,則有死,而無生之冀;進而躍焉,雖必墜,萬一有無望之生,亦愈于坐而食于虎者也。若虎,則進與退皆在我,無不得已也,而隨以俱墜,何哉?麋雖死,而與虎俱亡;使不躍于崖,則不能致虎之俱亡也。雖虎之冥③,亦麋之計得④哉。嗚呼!若虎,可以為貪而暴者之永鑒矣!”
——《郁離子·麋虎》
【注釋】
①麋(mi):動物名,即麋鹿,鹿之一種。②闞(kan):俯視。③冥:愚昧,糊涂。④得:恰當,對。
【意譯】
老虎追逐麋鹿,麋鹿狂奔,在懸崖上俯視片刻便縱身一跳,老虎也跟在后面跳下去,一起摔死。郁離子說:“麋鹿從懸崖跳下是萬不得已,前有懸崖后有老虎,無論是前進還是后退都得死。因此,如果后退撞上老虎,只有死路一條而毫無生還的希望;如果向前縱身跳下懸崖,雖然墜落,但還有絕處逢生的可能,也比坐等老虎吃掉要強。至于老虎,則進退皆聽隨自己,并非迫不得已,卻隨著麋鹿一同跳下去。為什么這樣呢?麋鹿雖然摔死,而老虎也同歸于盡;如果不縱身跳崖,那么就不可能招致老虎一起死亡。這雖是老虎的愚昧,但也是麋鹿的計策得當。可悲啊!像這只老虎,應當成為貪婪而殘暴者永遠的借鑒。”
【解說】
正面描寫虎與麋只用了二十余字,郁離子的評說使簡單的寓言故事情節(jié)得到拓展, 并周詳而深刻地挖掘了“故事”的內(nèi)涵, 應當說,郁離子的評說本身就是一篇比較好的賞析文字。面對虎的追逐麋無論作怎樣的選擇大概都只有死路一條:或坐以待斃,這就是郁離子說的“退而得虎則有死而無生之冀”;或縱身懸崖以保氣節(jié),這就是郁離子說的“進而躍焉,雖必墜,萬一有無望之生,亦愈于坐而食于虎者也”。麋選擇了后者,倒顯示出一個強者的形象,生出幾分悲壯和蒼涼的意味。對虎來說,死的危險并不存在,它只要懸崖駐足,那就是坐山觀麋死。可惜它一味地追逐以逞其強,貪婪的愿望使它無法作出理智的選擇,結(jié)果與麋同歸于盡,不僅沒有得到麋反而成為麋的殉葬品。殘暴的虎常常和暴政聯(lián)在一起,不是還有“苛政猛于虎”之說么?郁離子評論中的最后一句“嗚呼!若虎,可以為貪而暴者之永鑒矣!”無疑道出了此寓言最深刻的寓意。
【相關(guān)名言】
與其抱手而立伺候權(quán)貴, 不如動手操勞攪拌泥灰。
——波斯·薩迪
一念之欲不能制, 而禍流于滔天。
——薛瑄
上一篇:《《戰(zhàn)國策》·虎怒決蹯》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基·虎食蒙人》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