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翟·染絲》注釋,意譯與解說
子墨子言①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②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③,而已④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獨染絲然也, 國亦有染。
—— 《墨子·所染》
【注釋】
①言:助詞,沒有意義;也可能是衍文。②蒼:青色。③必:同“畢”。完畢的意思。④而已: 完了, 然后。
【意譯】
墨子看見有人在染絲,嘆息道:“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成了青色;放到黃色的染缸里就成了黃色。染料變了,絲的顏色也變了。把絲投到五種顏色的染缸里染幾遍,它就會帶上五色了。因此染絲不能不謹慎從事啊。”并非唯有染絲是這樣,一個國家也存在染色的問題啊。
【解說】
作為各種社會關系總和的人,不能脫離具體,客觀的社會環境而存在。他無時無刻不受著周圍環境、民眾心理、文化習俗等等方面的影響,從而塑造出自己的思想、氣質、愛好和感情。因此,在教育中選擇適當、有利的環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當一個學生處在一個積極上進、努力好學的班級集體時,他會不知不覺地產生一種緊迫感,一種不甘落后、爭當先進的上進心;而當他處在一個松松垮垮、厭學情緒濃重的班級時,他則也可能滋生出得過且過、懶散拖拉的傾向。“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以及還有人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說明的這個道理。不過,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來,人們不應該把環境的作用夸大到絕對的地步。在貧困的山村,不是出現過全國聞名的科技能手嗎?高考狀元不是并不一定出現在全國最好的重點中學嗎?說到底,環境只是人們運動變化的外因,而真正的動力則是來自于自身的主觀努力。有環境論而不唯環境論,把爭取一個良好的環境與立足于本職工作結合起來,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相關名言】
環境愈艱難困苦就愈需要堅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處也愈大。
——俄國 列夫·托爾斯泰
上一篇:《莊周·林回棄璧》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墨翟·染絲》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