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社鼠》注釋,意譯與解說
夫社①,束木②而涂之,鼠因往讬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涂。此鼠之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
——《晏子春秋·內篇·向上》
【注釋】
①社:祭土地神的場所。②束木:把木頭結扎在一起。
【意譯】
社廟的墻是把許多木條編束起來,再涂上泥土而筑成的,老鼠因此喜歡寄居在那里。人們想要消滅它們,用煙火熏,怕燒壞木頭;用水去灌,又怕毀壞了泥墻。因此這類老鼠不能消滅,是因為怕壞了社廟的緣故。
【解說】
人們常用“投鼠忌器”這一譬喻,來說明人們為了顧全大局而不得不在一定范圍內容忍害蟲存在的道理。確實,當好壞混雜,毒草與香花相間時,人們很難遽然之間采取斷然措施,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害蟲依仗著庇隱作惡為害。在本文中,老鼠寄居在社廟之中,用煙火薰則恐怕燒壞了木棍,而用水灌澆則恐怕毀壞了墻上的泥巴,這就是人們左右為難的原因。聯想到社會生活中,國家有壞人托身于重要的靠山也難以除掉,面對著這樣尷尬的情況,怎能不使人焦慮,痛心,矛盾和困惑呢?這正是這篇寓言的用意所在。但是,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作者的擔憂并非完全不能解決。當我們把盆里的污水潑去時,難道真的會把小孩也一齊丟棄?盡管國君有時可能會重用壞人,而人們因國王的緣故卻不能使壞人下臺,然而,國君與壞人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各自獨立的存在,只要有一種超越于他們兩者之上的第三種力量,這種貌似錯綜復雜,無能為力的矛盾便會迎刃而解。不是嗎?當一個社會重視法治而拋棄了 “人治”時, 人們不就擁有了消滅壞人的力量了嗎?
【相關名言】
在對生活存著理智的清醒的態度的情況下, 人們就能夠戰勝他們過去認為不能解決的悲劇。
——蘇聯·車爾尼雪夫斯基
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無法可想的事是沒有的。要是你果真弄到了無法可想的地步, 那也只能怨自己是笨蛋, 是懶漢。
——美國·愛迪生
上一篇:《韓非·石邑深澗》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趙南星·秀才買柴》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