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盈科·忘本逐末》注釋,意譯與解說
一人問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兩粬①,加二斗水,相參和,釀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歸而用水二斗,粬一兩,相參和,七日而嘗之,猶水也。乃往誚酒家,謂不傳與真法。酒家曰:“爾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爾法,用二斗水,一兩粬。”酒家曰:“可有米嗎?”其人俛首思曰:“是我忘記下米。”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學者,忘本逐末,而學不成,何以異于是?
——《雪濤諧史》
【注釋】
①粬(qu):含有大量發(fā)酵物質的發(fā)酵劑或糖化劑,一般用糧食副產品培養(yǎng)出微生物而制成,可用以酵酒。
【解說】
造酒而不用米,真可謂一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說那人是健忘,卻又記住了“一兩粬,加二斗水”,其結果當然不會有酒的味道。對這種含本逐末之事,民間有較形象的俗語云,“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其實,生活中忘本逐末者亦真不少。有些人總喜歡在細枝末節(jié)上糾纏,卻往往離題萬里,既浪費時間精力,又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引經據典更為書生的癖好,然而真遇大事,胸中又實無對策。說起來,真理是不容不辨的,但永遠辨不出頭緒來,豈非空談誤國?!我以為,忘本逐末者大都易犯兩大錯誤:一是缺乏堅定不移的目標,嘴硬心軟,只是語言響亮,故而游移不定,心志恍惚;二是抓不住關鍵,惟務精純,不求大略。因此,主次矛盾不分,輕重緩急不計,反而影響解決問題。造酒不用米不行,行事不得法更不行,忘本逐末必導致失敗,這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相關名言】
能究其本根而枝葉自舉。
——蘇轍
去稂莠, 正以植嘉禾; 沃枝葉, 不如培根本。
——程允升
上一篇:《郭子章·心勞日拙》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馮夢龍·性剛》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