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善呼者》注釋,意譯與解說
公孫龍①在趙之時,謂弟子曰: “人而無能者, 龍不能與游②。”有客衣褐帶索而見曰: “臣能呼。”公孫龍顧謂弟子曰: “門下故有能呼者乎?”對曰: “無有。”公孫龍曰:“與之弟子之籍③!”后數日,往說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④。使善呼者呼之, 一呼而航來。
——《淮南子·道應訓》
【注釋】
①公孫龍:戰國時名家代表人物。②游:交游,交往。③籍:名籍, 登記名冊, 指某種身份。④汜 (si): 通涘, 水邊。
【意譯】
戰國時有個著名的學者叫公孫龍,他在趙國的時候,對他的學生說:“我不跟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人交游。”后來有一個穿著粗麻衣服,腰里捆著草繩的人前來拜見,自稱說:“我善于呼喊。”公孫龍掃視了一下他的學生,問道:“你們中間有沒有能夠呼喊的?”回答說:“沒有。”于是,公孫龍就說:“那好,就收他做學生吧。”幾天以后,公孫龍前去游說燕王,一行來到黃河邊上,只見渡船在河的對岸,這時他就叫那個善于呼喊的學生大聲喊渡,對岸的渡船聽到后就過來了。
【解說】
人各有所長,但識人之長,并能用人之長并不容易。那個善呼的人,袋里空空,模樣寒酸,要是碰到的不是公孫龍,也許早就被惡狗咬了出來。而且這個人并沒有淵博的學識,更沒有傅說、孫叔敖的經邦緯國之才,他的一技之長說白了,不過是喉嚨響一點而已。但公孫龍并不嫌棄他,終于在渡河的時候,讓他發揮了一技之長,解決了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問題。有人或曰,那個時候,沒有無線電通迅設備,響喉嚨還有些用處,要是放到現在,處處貼著安靜的標志,響喉嚨也許只有罰款的份了。其實作如此想的人是不會有公孫龍的識見和雅量的,當然也不會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何以見得,君不見現在有的是武大郎開的店,況且這店也不是他自己的,用得著去請菩薩來侍候嗎?而且許多店主非常自信,巢里裝修得好,不怕沒有鳳凰來。要他屈尊下士,可沒有這個習慣,更何況他所要下的“士”,也許只是個“能呼者”。但愿這些聰明的自信者碰到了類似公孫龍渡河的難題會有所醒悟。這樣“能呼者”也許還能有一口飯吃。
【相關名言】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大廈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也。
——王褒《四子聽德論》
君子用入如器,各取所長。
——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
上一篇:《列御寇·商丘開》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戰國策》·土偶人與桃梗》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