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醉人擊虎》注釋,意譯與解說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懼也。有人夜自外歸,見有物蹲其門,以為豬狗類也。以杖擊之,即逸①去。至山下月明處,則虎也。是人非有以勝虎, 而氣已蓋②之矣。
——《蘇東坡全集·書孟德傳后》
【注釋】
①逸:逃跑。②蓋:壓到。
【意譯】
世人傳說老虎不直接吃酒醉了的人,總是坐守在他邊上等他醒來,實際上并不是等他醒,而是在等他醒來后表現出對它的害怕。有個人喝醉了夜里從外面回家,看見有個東西蹲在他家門口,他以為是豬狗一類家畜,就用木棍敲打那東西。那東西馬上逃走了,到山下月亮光照得到的地方,才看得出,逃走的原來是一只老虎。這個人并沒有什么能打得過老虎的本領,不過是在氣勢上壓倒了它罷了。
【解說】
以上兩則寓言都出自《書孟德傳后》,寓旨相同,我們就一起來分析。草此寓言時,北宋政壇正為變法派把持,炙手可熱,所有反對變法的人都遭到打擊迫害。蘇軾也在被打擊者之列。但他并不因此改變信念,仍不屈不撓,堅持與其政敵斗爭,寓言隱曲地表現了作者的這種立場和信念。《書孟德傳后》是一篇極妙的文章。從題目看理應論及曹操,但全文敘說兩則老虎故事,對孟德其人其事竟只字不提。只因有題目來標示,我們不難明白,作者實際是以虎譬喻曹操。曹操在東漢末,擁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勢傾天下,所謂虎威不可一世。即令如此,猶有若禰衡輩在,正是“不懼之人,威無所從施歟!”不過,如果停留在虎喻曹操,對本文的理解還是皮相的,必須進一層看到,作者借虎論曹操,旨在喻古諷今,鼓勵當時的忠臣義士,“不懼皆如嬰兒醉人”,那么與曹操一類的奸邪專權的當政者,其虎威權勢就無從施展,甚至氣蓋虎威,當權者的倒行逆施也不得不有所收斂,退避三尺。兩篇寓言,離則都可獨立成篇,合則成一整體,螺旋鋪展,層層渲染,文勢累如貫珠,特有說服力地闡明了“虎畏不懼己者”的道理,給人以可感受可仿效的行動榜樣。這在當時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正氣凜然的虎繪文章。
【相關名言】
有時勇氣甚至打動征服者的心。
——意大利·浮吉爾
無所畏懼者與具有威懾力量的人同樣剛強。
——德國·席勒
上一篇:《韓非·郢書燕說》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裴炎·醉猩著屐》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