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璈·瘈狗》注釋,意譯與解說
邑有瘈狗①,人逐之。狗不自知其瘈也,怒人之逐而反噬焉。人惡其瘈而忽其為狗, 姑置之。狗于是以人之不較也, 遂逞其瘈而噬愈甚。而人亦竟無如之何。安得世有提彌明者搏而殺之②, 以快于人也乎?
——《簡松堂文集》
【注釋】
①瘈(zhi)狗:瘋狗。②提彌明者搏而殺之:春秋時晉靈公用惡狗暗害正卿(相當宰相)趙盾,勇士提彌明打死了惡狗,解救了趙盾。這里用作為民除害的意思。
【意譯】
小城里有條瘋狗,人們驅逐它。狗不知道自己已經瘋了,對人們的驅逐感到非常憤怒,反過來咬他們。人們討厭它發瘋而忽視它是一條狗,暫且置之不理。瘋狗在這種情況下認為人不與它計較,于是仗著發瘋更厲害地去咬人。而人們竟然也拿它沒有辦法。世上怎么能得到像提彌明那樣的人來為民除害,使人心大快呢?
【解說】
在歷史的長河中如瘈狗一類的人并不少見。上至封建帝王、達官貴人,下至流氓土匪、潑皮無賴,總是喪心病狂地在社會上作威作福。人們或是缺少自醒意識,聽之任之;或是恐懼他們的威勢,不敢起來反抗;或是稍有反抗,便偃旗息鼓,置之不理,……不阻止他們,不反抗他們,無意中便是縱容了他們。歷史證明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百姓。且不說“防患于未然”、“亡羊補牢”總是應該的。就如本文中的瘈狗,已經開始咬人了,但人們還是忽視它,不以為然,于是瘈狗得寸進尺,使人們無可奈何。如果在它才發瘋的時候就置它于死地,也就不可能后患無窮。因而與其念著“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還不如奮力抵抗,消滅禍患。文中所說的提彌明,是一個為民除害的英雄。他打死惡狗,保住了忠良,使人民拍手稱快。作者意在喚醒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希望在遇到“瘈狗”的時候,每個人都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分子,丟棄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生哲學,勇敢地去除掉“瘈狗”,做一個讓人民稱賞的英雄??杀氖牵捎诜饨ㄋ枷腴L期禁錮人心,對惡人的懲治往往以寬容為本,事不及己,也總是視而不見。放棄這些思想吧,“瘈狗”所導致的悲劇不能再現了,去走提彌明走的路,讓“瘈狗”在人世消亡!
【相關名言】
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
上一篇:《唐甄·琢冰之技》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基·直言諛言》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