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晏子之御》注釋,意譯與解說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為相御,擁大蓋①,策駟馬②,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③,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④,常有以自下者⑤。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損⑥,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⑦。
——《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注釋】
①蓋:車上的傘。②策:鞭打。駟:古代一輛車上套的四匹馬稱駟。③去:離去。④志念深:即深謀遠慮。⑤自下:虛恭謙下。⑥抑損:謙退,謙讓。⑦大夫:奴隸社會中,諸侯國臣屬分卿、大夫、士三等。此指官員。
【意譯】
晏子擔任齊國的相國。一天,他乘車外出,車夫的妻子從門縫中偷看,只見自己丈夫為相國駕馭馬車,頭頂大傘,揮鞭催馬,趾高氣昂,十分得意。過了一會兒,車夫回來了,妻子要和他離婚。車夫很吃驚,詢問什么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滿六尺,卻出任齊國宰相,名揚天下。今天我看他外出,胸藏大志,滿腹韜略,卻仍十分謙遜。而你身長八尺,不過是人家的車夫,卻神氣十足,不可一世。因此,我不愿和你生活在一起。”從此以后,車夫便謙虛謹慎起來。晏子見了,感到奇怪,便問他為何有如此變化,車夫如實相告。晏子聽了, 感慨不已, 于是推薦他做了大夫。
【解說】
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這則寓言說明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國之內,能趕馬車者當不下千萬人,而能給宰相看中選來趕馬車,固然是一件體面的事情。但是,即便如此,這也只能說明自己的車技比別人略高一籌,并沒有改變自己趕馬車的身份,用不著趾高氣揚、神氣活現。因此,當這位馬夫飄飄然不可一世時,他的妻子感到了其夫的淺薄與庸俗,覺得不值得與這樣的人共同生活。好在這位馬夫尚有接受批評的勇氣,在知道自己的錯誤之后從善如流,迅速改變了自己的缺點,以后每次趕車都十分檢點自己的行為。晏子在發現馬夫的變化之后,親自推薦他當了大夫,這不僅是對馬夫本人的獎賞,也是對一切敢于承認錯誤并改正錯誤的行動的肯定。謙虛使馬夫贏得了人們的尊重,改變了人們對他的看法;而自滿則使他固步自封、目空一切,連他的妻子也要離他而去。這則寓言可以提醒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不論有多大的功勞,處于多么重要的崗位,人生道路上多么順利,都不可妄自尊大、得意忘形, 否則, 定將會眾叛親離, 遭人唾罵!
【相關名言】
一知半解的人, 多不謙虛; 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 一定謙虛。
——謝覺哉
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 便是我們最近于偉大的時候。
——印度·泰戈爾
上一篇:《劉基·易梁》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晏嬰·晏子使楚》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