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指鹿為馬》注釋,意譯與解說
趙高①欲為亂,恐君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耶?謂鹿為馬?!眴栕笥?, 左右或默; 或言馬, 以阿順趙高; 或言鹿者, 高因陰中②諸言鹿者以法。
——《史記·李斯列傳》
【注釋】
①趙高:(? ——前207)秦宦官。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秦始皇死后,他與李斯合謀,偽傳詔書,立始皇小兒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后又殺李斯,任中丞相,甚為專權,后又殺秦二世,立子嬰為秦王,最后為子嬰殺死。
②陰中: 暗地里中傷。
【意譯】
趙高陰謀犯上作亂,又怕群臣不聽命,于是想了個計策,先試探一下。一天,趙高派人向秦二世獻了一只鹿,趙高故意說:“這是馬。”秦二世笑著說:“丞相搞錯了吧,把鹿當成馬了?!壁w高便問左右的人,讓他們回答是鹿還是馬。左右的人有的緘默不答;有的說是馬,以阿順趙高;也有人說是鹿的。趙高于是暗地里把那些說是鹿的人都殺了。
【解說】
在中國,在封建統治的重壓下,權勢與真理之間,凡有對峙,大凡是前者得勝回朝,后者飲恨收兵。鹿便是鹿,豈可言馬?然趙高的炙手可熱之勢,足可指鹿為馬,順其者昌,逆其者亡。不是么?那些溜須拍馬、順其指鹿為馬者,想來可得趙高垂青,加官進爵,飛黃騰達。而那些仗義執言,為真理而斗爭,謂鹿為鹿者,竟被趙高繩之以法,難得善終。倒是那些默而不語者,茍全了性命,又未全昧了良心。專制的威脅下,沉默,或是一切正直之士唯一可擇的門徑。然趙高濫施淫威,顛倒黑白,一手掩盡天下人耳目,只可得逞于一時。士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暴秦終于在農民起義的鉏耰棘矜下壽終正寢。鹿又恢復了它鹿的稱謂。只有在封建權勢土崩瓦解的時候,真理才有它揚眉吐氣的一天。權勢與真理,后者居上之時,便是中國的光明之日。
【相關名言】
最強者的理由經常是最好的理由。
——法國·拉封丹
力量能征服一切,卻是短暫的。
——美國·林肯
上一篇:《陸龜蒙·招野龍對》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程世爵·捉鬼》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