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和特征,或闡述事理。
1.下定義
下定義是一種說明事物的方法,就是用下定義的方法來說明事物是什么。它要求用準確、簡練、概括的語言揭示被說明的事物是什么。
例如:有篇文章對“疊合梁結構”是這樣下定義的:主橋橋面用鋼材與混凝土兩種建筑材料疊合而成。橋面下一層用大型“工字鋼”制成框架,上一層是鋼筋混凝土橋面板,鋼框架與橋面板用電焊焊接,結合處再澆上混凝土,使兩者聯成一體。這種疊合梁組成的橋面和框架共同受力的新型結構,叫疊合梁結構。
2.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用具體、淺顯、熟知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深奧、生疏的事物。
例如:鯨用肺呼吸,也說明它不屬于魚類。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上海面,廢氣從鼻孔噴出來,形成了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
3.作比較
在說明文中,為了把要說明的事物介紹或解釋清楚,把事物的特征或全貌準確、明了地告訴讀者,作者往往采取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這句話就說出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的作用。
例如:人眼的光學系統與照相機是十分相似的。但與照相機只是把外界景物的圖像映在照相軟片上不同,人眼并不是把投射到視網膜上的圖像一點不漏地傳給大腦,而是先對圖像進行加工整理,抽取線段、角度、弧線、運動、色度和明暗對比等包含重要信息的簡單特征,并把它們編織成神經密碼信號,傳給大腦。
這是兩類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作者先簡單地介紹了兩事物的相似點,接著詳細地說明了人眼與照相機的不同之處。通過這樣的比較,說明研究不同物體的不同構造在仿生學中的重要意義。
4.列數字
列數字通常也稱作“數字說明”。它是通過數字來顯示事物的特征、比較事物的作用或說明事物的概貌等。數字說明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在運用數字說明事物時必須注意數字的準確性,必須有科學依據。
例如:鯨是胎生,幼鯨靠吃母鯨的奶長大。這些特征也說明了鯨是哺乳動物。長須鯨剛生下來就有10多米長,7000多公斤重,一天能長30公斤到50公斤,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鯨的壽命一般很長,一般可以活幾十年到一百年。
列數字的方法使我們對鯨生長過程中的特點、鯨的壽命有了精確的認知。
5.作詮釋
作詮釋是用通俗的語言對事物或事理進行解釋說明。作詮釋不僅可以用來解釋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來解釋事物或事理的性質、特點、功用和成因等。作詮釋的語言雖不像下定義那樣要求嚴格,但也必須簡明、準確、通俗易懂。
例如:晴天天氣比較穩定,風小,天空晴朗少云,地面上的水能很快散發。溫度下降以后,就給露水的形成創造了地面冷的條件,所以這時露水就會在夜間或清晨出現。而如果有云呢?地面上方好像蓋了一條大棉被。地面的熱量散發時,一部分被云層擋了回來,一部分被云層吸收,但又很快放射到地面上來。云層好像是暖房的屋頂,具有保溫的作用,近地面的氣溫不容易下降,露水就難以形成。
作詮釋較清晰地解釋了露水形成的條件,說明有云的夜晚露水難以出現的原因,并從反面詮釋,進一步說明露水形成的條件。
6.分類別
將被說明的事物按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予以說明,這就是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它可以分辨出各個類別的特征及相互之間的差異。
例如:一切活動的生物都離不開食物。如何獲得食物?這有兩種不同的途徑和方法。一種叫自養,綠色植物都屬于這一類。它們自己把無機物制成有機物,作為食物滿足自己的生長需要。另一種叫異養,所有的動物和大部分的微生物都屬于這一類。它們自己不能制造食物,要靠植物來生活。
作者用分類別的方法把食物的兩種來源介紹得一清二楚。
7.舉例子
為了把抽象的事物說具體,把復雜的事物說明晰,把深奧的事理說淺顯,往往用到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它一般是在提出一個概念或作出一個判斷后出現,有時也可以先舉例,然后歸納出一個概念或判斷。
例如:野兔靠吃野草為生。狼以野兔為食物,狼死后,尸體又成了細菌的樂園,不用多久,尸體就被分解得精光,變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回到大自然中,又成了植物制造食物的來源。
作者用舉例子的方法說明了“自養”和“異養”的關系,使讀者獲得了具體的認知。
8.引用
引用就是引用資料、名人名言、故事傳說等來說明事物的方法。引用說明,可以增強說明的權威性、說服力。
上一篇:運用修辭手法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