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蛛與蠶》寓言賞析
蛛與蠶曰:“爾飽食終日, 以至于老。 口吐經(jīng)緯,黃白燦然, 因之自裹。蠶婦操汝入于沸湯,抽為長絲,乃喪厥軀。然則,其巧也適以自殺,不亦愚乎?”
蠶答蛛曰:“我固自殺, 我所吐者遂為文章, 天子袞龍, 百官紱繡,孰非我為?汝乃枵腹而營, 口吐經(jīng)緯、 織成羅網(wǎng), 坐伺其間。蚊虻蜂蝶之見過者,無不殺之而以自飽。巧則巧矣,何其忍也!”
蛛曰:“為人謀則為汝;為自謀寧為我。”
嘻,世之為蠶不為蛛者寡矣夫!
——江盈科《雪濤小說》
蛛與蠶的一番對話,表現(xiàn)了“為人謀”與“為己謀”。兩種不同人生觀的對立。作者贊揚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zhì),批判損人利己的卑劣行為,并且感慨現(xiàn)實風氣不正,人多謀私。但是除了結(jié)尾一句,作者在文章中并未對蛛與蠶發(fā)表直接評論,也沒有帶著主觀感情色彩去具體描繪蛛與蠶的形象,以標示美丑善惡。這則寓言的特點,是在對話中進行相互描寫、相互評論和自我評論,以刻畫出兩種對立的品格。蛛用輕蔑的口吻譏笑蠶,蠶用自豪的態(tài)度回擊蛛。蛛譏笑蠶“其巧也適以自殺”,這就暴露了他的自私;蠶的回答,一方面表明了自己的生命價值觀念,以自我貢獻,有益于他人為榮,另一方面又義正詞嚴地揭露了蛛“無不殺之以自飽”的殘忍。在這種針鋒相對的辯論中,人們自然會感受到蠶的崇高和蛛的渺小。
蛛與蠶的對話,并不以蛛的失敗和蠶的勝利結(jié)束,而是出現(xiàn)了相持局面。蛛曰:“為人謀則為汝,為自謀寧為我。”各有彼此,任人選擇。這說明在那個社會里,“為自謀”者并不以為恥,所以蛛才大言不慚,也因此作者才深有感慨。完全的自私自利者且不論,就連知識分子奉為圭皋的儒家修身信條“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和儒道互補的心理結(jié)構(gòu),又何嘗不是“為人謀”與“為自謀”的交相為用,巧妙結(jié)合呢?“世之為蠶不為蛛者寡矣夫!”這里包含著對現(xiàn)實的批判,深一層看,也包含著對人性歷史發(fā)展和傳統(tǒng)文化心理的沉重思考。
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兩個擬人動物形象,與他所要揭示的兩類人物的思想本質(zhì)之間的聯(lián)系是自然而貼切的。蛛與蠶都能吐絲,這是它們資以比較的共同點。但蛛織網(wǎng)以利己害物,蠶吐絲后則捐軀以利人。作者特別點明天子袞(gun)龍(繡龍的禮服)、百官紱(fu)繡(刺繡祭服)皆蠶絲所為,可見蠶身上有著勞動者的影子。而蚊虻蜂蝶無不殺之以自飽的蛛正是貪酷的官吏的化身。蛛與蠶的對立,不但是人生觀與道德觀的對立,也包含著某種內(nèi)容的階級對立。這一層,恐怕是作者未曾自覺意識到的吧。以蠶和蜘蛛作為對立形象的作品,早有唐代孟郊的《蜘蛛諷》(孟東野集卷九)、蘇拯的《蜘蛛》(全唐詩卷718)等,而江盈科后來居上,更有新意。
上一篇:《中國寓言·蟻附于芥》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蜀先主廟》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