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老鼠、大象和鳳凰》寓言賞析
百草黃了,秋風涼了。老鼠把干草堆成草垛, 準備過冬做干糧。一只大象走過來,伸出鼻子呼啦一卷,把那垛草全送到嘴里去了。老鼠急了眼,就跑到檀香樹下, 向鳥獸之王鳳凰去告狀。鳳凰滿不在乎地說:“你人小心倒不小,竟來告大象的狀! 四足動物中他為最大, 吃你點干草有什么了不起!”老鼠說:“大王呀,那是我的冬糧,他吃了我會餓死的!”鳳凰說:“嗨,餓死一只小小的老鼠有什么關系!”老鼠滿肚子委屈沒處訴,一夜沒睡, 想了一個對付大象的辦法。 第二天,他又堆了一個草垛, 自己偷偷躲在里面。等大象一來吃草,他就“哧溜”一下鉆進大象的鼻子,又從鼻子鉆進肚里,拼命地咬呀抓呀,把只大象疼得象瘋了似的,不顧東南西北, 瞎跑亂撞, 嚇得周圍的動物都沒命地跑起來。鳳凰住的那棵檀香樹,也被大象撞了個根朝天。鳳凰還沒有來得及起飛,就讓大象壓在身底,兩個一塊兒死去了。
——蒙古族寓言(節選自《中國民間寓言選》)
我們不妨把這看作一個驚心動魄的大案件。既是案件,我們就不妨從法律的角度來作一些考察。
動物王國是沒有法律的。過去是鳳凰一言便是法,如今大王已死、豈不更亂了套!這一胡涂官司只好由有嚴格法律觀念的人類來審理了。幸好我們又早知道流血事件和老鼠有關,我們就權當一回法官吧。
我們人類素來對老鼠沒個好印象,若從感情出發,正好借機判他個死罪。但查清案發經過,我們卻不能不把法律之繩縛向大象和鳳凰的僵尸:首先是大象強行吞食老鼠作為過冬干糧的草垛,已犯了侵犯他人財產罪;老鼠找鳳凰申訴,鳳凰偏袒大象不予理睬,還用“餓死一只小小的老鼠有什么關系”等惡語傷害老鼠,也已犯包庇縱容罪和侮辱他人罪。老鼠不得已鉆入象腹是它保衛財產的唯一方法,老鼠在象腹中的活動不可能操縱大象的沖撞方向,所以對大象和鳳凰之死在老鼠不應負事故責任。審判結果:老鼠的行為屬正當防衛,免予刑事追究。
這則寓言的社會意義是很明朗的:鳳凰代表著執法的統治者,大象代表著橫行不法的強暴者,老鼠代表著受侮辱、受損害的小民。寓言呼喚著公正的法治,傾訴出民眾的哀痛與憤怒,也顯示出了民眾的反抗力量。可以設想,大象若懂得尊重老鼠的正當權益,沖突根本不會發生;如果鳳凰能夠維護普通公民的人身權利,沖突根本不會升級到動亂。小民百姓,呼天不應,除了鋌而走險,還有什么辦法?要想長治久安,必須人人平等,用法律抑制“大象”這樣的特權階層,這樣平民的怨憤才會通過法律渠道得到宣泄,不致轉化為釀出惡果的大動亂……
上一篇:《中國寓言·老鴉和獅子》寓言賞析
下一篇:《歐美澳寓言·考依納先生和潮水》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