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燕詩示劉叟》寓言賞析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 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 黃口無飽期。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 猶恐巢中饑。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 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 啁啾終夜悲。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 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 今日爾應知。
——白居易《白氏長慶集》
此詩詠物,敘述雌雄雙燕筑巢、孵卵、哺育雛燕以及雛飛燕悲的全過程。字里行間,流露著詩人的深沉感情。
詩前有作者小序:“叟有愛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時,亦嘗如是。故作燕詩以諭之矣。”故知詩中的雌雄雙燕喻劉叟夫婦,“一旦羽翼成”的雛燕喻劉叟的愛子。老燕哺雛的情節,是詩中著重描寫的部分:“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边@兒句詩,極其生動地反映父母終日奔波、撫育子女的艱辛、正是由于盡情地描寫了老燕哺雛的艱辛,有力地反襯了老燕在雛燕長成棄親不顧后的可憐:“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讀之是催人淚下的。
詩的最后幾句是作者“示劉叟”的本意:“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边@幾句詩不啻是劉叟的真實寫照。劉叟給子女做了壞榜樣,落得今日的下場,實在是他咎由自取。身教重于言教,不但在孝敬父母的方面如此,在別的方面,又何嘗不如此?
白居易另一首寓言詩《慈烏夜啼》,寫“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恩”,和這首詩恰成鮮明的對比。兩首詩寫在同一時期,可視為從正反兩方面闡發同一主題內蘊的姊妹篇。
《唐宋詩醇》評《燕詩示劉叟》說:“極尋常語,卻有關風化,是以警世。老嫗皆知,或謂此也。”這個評語除肯定了這首詩在倫理道德方面的積極作用外,還指出了它在詩歌語言上通俗易懂的特點。清人劉熙載《藝概》論白居易詩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薄堆嘣娛緞③拧?,可以說是達到了“用常得奇”境界的一首優秀寓言詩。
上一篇:《中國寓言·燕石珍藏》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愛護主人的大象》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