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徐興業·金甌缺》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徐興業,中年作家,男。曾寫過《中國古代史話》,文革中受過批判,遭受過非人待遇,但是他身處逆境,壯志不減,在簡陋的條件、艱苦的環境下奮筆著書,寫成了長達近70萬字的歷史小說《金甌缺》一、二冊,小說出版后引起了強烈轟動。作者又繼續埋頭筆耕,又寫出了近70萬字的《金甌缺》三、四冊。作者熟悉歷史,所寫作品內容含量大、涉及歷史事件較多,但作者從容敘述,娓娓道來,毫無枝蔓。作者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在歷史的基礎上,把故事講得形象、生動、感人肺腑。徐興業的作品還具有強烈的情感,作者常常忍不住評論歷史,使得他的作品氣勢磅礴、感情洋溢、充滿強烈的歷史感與傾向性。小說結構安排也很得體。
內容概要 本書分四冊,描寫的是12世紀初、中葉中國內部宋、遼、金之間的民族戰爭。宋徽宗年間,中國大地宋、遼、金三國各據一方,金國初興,國力昌盛,野心勃勃。遼國積弊重重,統治集團腐朽僵化。北宋政府自澶淵之盟以來,以為天下太平,高枕無憂,終日歌舞升平,已是一派日暮景象。宋派馬超、馬擴父子出使金國,與金訂下海上之盟,相約夾擊遼國,事成之后,宋國收回幽云十六州。金國舉兵攻遼,勢如破竹,連克遼五京之四。宋國內部主戰主和兩派爭論不休,在劉锜等人的努力和形勢十分有利的情況下,徽宗下定決心伐遼。西北軍都統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態度消極,朝廷內部經過爭權奪利,最后擬定以童貫為宣撫司,統領幾萬禁軍開拔前線,指揮對遼戰爭。但是由于朝廷內部,西北軍和宣撫司之間、西北軍內部矛盾重重,部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于慢騰騰開赴前線。這時戰機已過,遼軍在民族英雄耶律大石的有力統率下,早已率領十多萬大軍陳兵以待了。
北宋統治集團盲目樂觀,以為只要勒兵巡邊,不用認真作戰,遼國就會乖乖受降,所以以童貫為首的宣撫司嚴令部隊不得開戰,終日只叫弓箭手向敵營射去宣傳品,企圖不戰而勝,瓦解遼軍。為此統帥部和宣撫司產生了巨大的沖突,結果是坐失作戰良機。就在童貫正在樂不可支地等待遼國來降的一天半夜,遼軍在耶律大石的率領下從東起蘭溝甸,西迄范村,綿亙四十多里的沿河陣地上,選擇了七八處渡口,先后渡過兩軍相峙的白溝河,發起全面攻擊。宋軍毫無準備,猝不及防,經過了蘭溝甸大戰后被迫后退,后宋軍又錯誤撤軍,遼軍乘勢追擊,宋大敗,童貫乘機奪權,撤銷了種師道都統制職務。這就是第一次伐遼戰爭。隔了兩月,耶律大石回兵護主,宋軍在朝廷的催促下再次出征,兵分兩路,一路未遇到抵抗,直達蘆溝河南岸,與遼軍隔河對峙。宋軍出奇兵夜襲遼首都燕京城,由于接應部隊貪生怕死,至使此役功虧一簣,遼軍扭轉戰局,反擊宋軍,宋軍倉皇南奔,第二次伐遼戰役又告失敗。宋朝廷為挽回面子,在金兵徹底摧毀了遼國,奪取了燕京后,出重金買回了這座空城,然后舉國歡騰慶賀勝利,全不知金兵窺視中原,山雨欲來。
金軍厲兵秣馬,兵分兩路,大舉南犯。郭藥師別有企圖,與金兵大戰一場,由于部下投降,郭藥師全線敗北,投降金軍。宋朝燕山府全失,門戶大開。金兵緊接著頻頻緊逼,宋朝廷慌了手腳,宣撫司童貫奔逃東京。張孝純收兵太原,死守,金南下部隊一路被阻。金統帥斡離不一部長驅直入,徽宗派禁軍將領梁方平,何灌將兵三萬余人戍守滑州和浚州兩處黃河渡口,以期阻敵南犯東京。梁、何二將昏慵無能,守土不力,金兵一來,未加抵抗就率先逃命,黃河一線宋軍全部潰敗,金軍乘勢直達東京城,于是第一次東京保衛戰拉開帷幕。徽宗讓位與兒子趙桓,自己逃走,趙桓即位稱淵圣皇帝,改元“靖康”。金兵圍攻東京,東京軍民群情激憤,李綱極力主戰,深得淵圣皇帝信任,封為右丞,率領全城軍民抗敵,取得第一次東京保衛戰的勝利。
金兵暫退,朝中主和派占上風,罷去李綱職位,向金屈膝求和。西北勒王軍在種師道統領下進入東京,給了主和派沉重打擊。朝廷調整軍事機構,任種師道為河北宣撫使,駐在黃河北岸的滑州,統籌兩河軍事。任西軍大將姚古為河東路制置使,將兵救太原;任種師中為河北制置副使,將兵救中山、河間各地。時稱三太師。種師道、姚古各率大軍分兩種合救太原,由于姚古驚疑不前,種師道孤軍深入,終成敗局,種師道戰死。這年七月,出任河東宣撫使的李綱又組織起最后一次大規模的解圍戰,分兵三路,解救太原,結果又以失敗告終。太原城在張孝純的死守下堅持了二百五十多天,終于因為饑餓失了城。金兵拔了太原城便通行無阻,這年11月30日,兩路金軍同抵東京城下,第二次東京保衛戰開始了。由于朝廷內部派系傾軋,各方面掣肘,也由于淵圣無能,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城中竟無一統率,更由于皇帝任用奸臣,組織什么神軍,結果城破了,他做了金國的俘虜。“靖康恥”,金兵攻破東京俘獲了徽宗欽宗二帝,杜康王趙構在臨安稱帝,號高宗,與金求和,經過討價還價,割地賠款,終于偏安一隅,開始了南宋。南宋人民不忘國恥,力主抗金,涌現了韓世忠、岳飛等著名將領。但是朝廷奸臣當道,趙構本人也猶豫不定,怕收復失地以后皇位難保,秦檜勾結金國、互通款曲,致使討金戰爭常常受到牽制。力主抗金的著名將領劉锜組織軍隊進行了順昌大捷,擊敗了金兀術的大軍,宋金乘勢前進,直抵東京城,但趙構一心求和,不愿征討,強令宋兵撤回,派秦檜與金朝言和。由于朝廷主和派當道,致使許多主戰派人士被迫害,岳飛被害于風波亭,韓世忠被革除兵權,劉锜被貶湖南,馬擴出生入死,與遼、金談判、組織義軍,忠心可鑒,可仍然逃不脫秦檜等人的迫害,妻子、老母被金人作為人質,骨肉分離、家破人亡。南宋小朝廷終日宴飲歌舞不絕,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全忘了疆土待收、人民待救的責任,只求自己高官厚祿,夫貴妻榮。南宋小朝廷搖搖欲墜。
作品鑒賞 本文分四冊,洋洋灑灑幾十萬字,把筆墨集中到宋徽宗末年到宋高宗偏安江南一隅這段多事之秋,時間與空間跨度大。但是由于作者組織小說系統有方,使得我們開卷讀來,只覺歷史一幕幕有條不紊地展現在面前,毫無混亂無主次之感。宋金海上之盟和議夾擊遼國,然后有宋兩次伐遼,伐遼事敗,金國卻勝了遼,宋從金手中買回燕京以護面子。金軍挾滅遼之威乘勢攻宋,宋倉皇應戰,到兩次東京保衛戰,到二皇被虜,到臨安稱帝,南宋偏安江南一隅。這期間,政權更迭,人事沉浮,刀光劍影,狼奔豕突,要寫要講的事很多,而且這種事件人物之間關系復雜,盤根錯節,如何去敘述呢?這是考作者的功力所在的。徐興業很好地完成了這個任務,他以馬擴一家人的遭遇為線索,層層展開敘述,圍繞這個線索,寫出了當時的政治、軍事情況,同時在大的背景前又極力描繪出馬擴一家人的沉浮,用大背景為馬擴一家人命運作渲染、鋪墊,馬擴一家人的命運又反過來渲染當時的重大的政治軍事情況,使得文章讀來生動鮮明、感人肺腑。同時有了馬擴一家人的命運作頭緒,面對錯綜復雜的歷史事件作者就有選擇了,面對眾多材料,利我者用之,不利我者舍之,取舍自如,因而作者敘述起來,從容得體,舒卷自如。光有了線索只能為組織故事提供一個形式上的脈絡,要把各個故事完整地組織起來,還要涉及到它們各自的“靈魂”,就是說各個故事在內在情感、基本政治態度、政治傾向等問題上要具有一致性。作者很好地注意到這一點,他抓住了愛國主義精神為本文的中心靈魂,各個故事的取舍莫不是以之為準繩的。文中用了大量的筆墨寫了北宋南宋人民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爭,同時運用對比的藝術手法,嘲笑、諷刺了當時一些賣國賊。有了以馬擴一家命運為線索,以愛國主義精神為靈魂,文章寫起來就避免了六頭無主,面對眾多的復雜的歷史事件,可以清醒地側重講述了。同時又可以以此為準繩決定敘述的詳略,敘述的緩急。徐興業靈活地運用了這些方法,使得本文縱橫開合,緩急錯落有致,敘述清晰而不含混,作者本人態度鮮明,文章一氣到底,情感洋溢,痛快淋漓!
作者熟悉歷史,在不拘于歷史的基礎上,大量地進行藝術想象,注重藝術的真實與歷史的真實的有機融合。例如對師師命運的描寫、對劉锜、馬擴等人物的行動的描寫,都是充分發揮了想象力的結果,金圣嘆在評論《水滸傳》的時候曾經有云:“因文生事”和“以文運事”,所謂“以文運事”者,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卻要算計出一篇文字來。“因文生事”者,只是順著筆性去寫,削高補低都由我。徐興業是“因文生事”,在歷史事件的基礎上,縱橫筆墨,寫得天馬行空,蕩氣回腸,然而又不違背歷史,實是難得。
上一篇:《張雷·變天記》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徐懷中·西線軼事》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