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話《劉興詩·圣誕老人》鑒賞
劉興詩
晚空中飄灑著雪花,天氣真冷啊!
老雅各頭戴紅帽,披著大紅袍,臉上粘著棉花做的白眉毛和長長的胡子,背了一個沉重的大口袋,踏著厚厚的積雪,從街口慢慢走過來,心里想:“為什么這樣冷?或許正是在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上帝才安排了這個節(jié)日,讓人們好好快活一下,忘記寒冷和別的不愉快的事情吧!”
他說對了。這個神圣的夜晚,是屬于世界上所有的富人和窮人的。讓歡樂的人更加歡樂,憂愁的人也暫時忘記一下心靈的痛苦。
今天夜晚,他也非常快活。當他從地區(qū)教堂神父的手中接過這套鮮艷的紅衣服和幾個硬幣,走出來的時候,心頭不由浮泛起幾分驕傲和滿足。要知道,這是他一生中扮演的最光輝的角色啊。他對自己說,他正是為了得到這份早已失落的尊嚴,而不僅是捏在手心里的銀幣,才志愿充當這個光榮然而非常辛苦的職務的。
尊嚴,這是多么珍貴的東西,他已經(jīng)很久沒有體驗過這種心情了。只是為了這個,就值得!
除了這個,還有一股壓抑不住的好奇心。他也像孩子似的,想猜出肩頭上的沉重口袋里裝著什么東西。
不過,這不用著急,一會兒都會知道的。
他邁著沉重的步伐,敲開了街邊第一家的大門,立刻博得一陣歡呼。人們仿佛已經(jīng)等待了他很久,都微笑著站起身,恭恭敬敬地把他讓到屋子中央的樅樹旁。
這棵小樅樹真漂亮呀!綴滿了彩紙剪的星星和別的好看的小玩意兒。三個面孔紅潤的孩子歡天喜地站成一排,好像士兵準備從元帥手里接受勛章似的,翹著小臉望著他,等待他從身后的口袋里摸出上帝的禮品。
這是一個溫暖的家庭。從前,他也有一個同樣的家。那是非常遙遠的時候了,遙遠得幾乎不是真實的。
“多么可愛的孩子呀!”他心里想,連忙伸手從背后的口袋里掏出禮物送給他們。
第一件禮品,是一只精致的小帆船,送給排在最前面的男孩。
這太好了!從前他小的時候,也曾夢想得到這樣一只小船,可以帶到池塘里去玩。可惜那時圣誕老人沒有帶來這個向往中的禮物,讓他盼望了一年又一年。
現(xiàn)在,他的手里終于握著一只小帆船了。他在心里暗自感謝仁慈的上帝,過了整整五十年,讓他在圣誕節(jié)的夜晚實現(xiàn)了兒時的愿望。他已經(jīng)沒有心情在池塘里放小船了。但是這樣更好!他用手指輕輕觸摸了這只小船,又遞給面前的孩子,得到一聲由衷的感謝。現(xiàn)在他正需要同情和理解的時候,得到一點安慰,比兒時的喜悅重要得多啊!
第二件禮品是一個漂亮的布娃娃,送給稍矮的一個小姑娘。小姑娘甜甜地笑了,使他想起了另一張笑臉。那是他的孩子,當她得到一個用骯臟的手絹折疊的小布人,也曾這樣笑過。女孩子,都是愛布娃娃的。
排在最后面的,是一個剛會走路的小孩,長著滿頭的卷發(fā),用好奇的眼光望著他,像是一個小天使。他忍不住伸出手指,輕輕撫摩一下孩子的臉蛋,連忙從布袋里掏出一件禮物送給他。
這是一個叮當響的小銅鈴。太妙了,正是給這個孩子準備的。萬能的上帝明察一切,給每個孩子都準備了恰如其分的禮品。
他記起了,從前他也曾想給自己的孫子買一個發(fā)光的黃銅做的小鈴鐺,站在街角的貨攤邊躊躇了老半天。后來過了幾天,當他終于鼓起勇氣想買的時候,已經(jīng)不需要了。他那苦命的小孫子,已經(jīng)在那天早晨夭折了。
他的手不由得有些微微顫抖,把小銅鈴遞給了排在最后面的小孩。
“謝謝您,親愛的圣誕老人爺爺。”
孩子們齊聲歡呼,把他從回憶中驚醒過來。他記起了今晚的職責,連忙含笑說了一聲:“圣誕快樂!”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這一家。走到街對面去,敲另一家的大門。
這真是一個奇妙的夜晚。所有的大門都帶著笑聲和蘋果布丁的香味,在他的面前敞開了。而不是像從前那樣,人們都用懷疑和蔑視的眼光,把門關得緊緊的。
噢,感謝慈祥的上帝,但愿每天夜晚都像圣誕夜才好。
雪花還在不停地飄著,嗚嗚的霜風奏出了一支冬夜的音樂。他覺得很冷很冷,但是心里卻很暖和很暖和。這個夜晚真有些特別啊!
他背著大布袋不停地走著,已經(jīng)走遍了這個小城的大街小巷。肩頭上的口袋越來越輕了。最后,步履蹣跚地走進了一條狹窄的小巷,身影溶進兩旁的破爛房屋的暗影里。
這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兩旁的屋子沒有明亮的燈光和美味食品的香味,到處散發(fā)出一股股酸臭和發(fā)霉的氣息,和他的襯衫氣味一樣。
他已經(jīng)在城里走了整整一個夜晚,又累又餓了。雖然手心里握著一個錚亮的銀幣,在這個夜晚所有的店鋪都關門了,沒法買到一點可以果腹的東西。
不知怎的,他的心一下子沉落了下去。只是在這個時候,才感覺到疲乏得幾乎支撐不下去了。可是他不能休息,還必須把這條冷巷走完,分發(fā)盡袋子里所有的禮物,才能尋找一個地方躺下去。
袋子里的禮物已經(jīng)不多了,幾乎都是一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像是他兒時從圣誕老人手里得到的禮物一樣。當他把這些東西分發(fā)給這兒的窮孩子們的時候,心里忽然覺得這不公平。如果他先到這兒來就好了,把袋子上面最好的禮物送給最需要的孩子。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行進路線是早規(guī)定好的。要不,他就得不到報酬和這份難得的美差了。想到這里,他不由得打心眼兒里原諒兒時曾經(jīng)抱怨過的圣誕老人。那個圣誕老人必定也和自己一樣,身不由己啊!
他一戶戶地走著,爬上昏暗的樓梯,走進沒火爐的屋子,終于分完了袋內(nèi)的禮物,如釋重負地走出最后一間屋子,走到寒冷的雪地里。
當他正要轉回身走回去的時候,忽然抬頭瞧見另一座小屋。這是一個東歪西倒的小木屋,屋內(nèi)傳出一個孩子的天真的聲音。
“奶奶,為什么圣誕老人還不來呀?”聲音里充滿了熱烈的期望。
奶奶的聲音非常低沉,像是從墳墓里發(fā)出來的,回答他說:“乖孩子,快睡吧!圣誕老人不會來了,你會夢見他的。”
“為什么?”孩子還有些不甘心。
“因為圣誕老人是不到這兒來的。就是來了,奶奶躺在床上,也沒法開門呀!”奶奶回答說。
老雅各懂了,原來這兒住著一個癱瘓的老婦人和一個孩子。他想推開門走進去對他們說幾句安慰的話,但是卻不能啊。圣誕老人怎能兩手空空走進一間屋子呢?
他不由得暗自詛咒給他布袋的神父了。為什么不多不少,偏偏遺忘了這個最需要禮物的孩子?如果布袋里再多一張廉價的畫片也好啊,可是卻完全空空如也了,他怎樣才能安慰這個可憐的孩子呢?
他低頭一想,想出一個主意。慢慢挪著步子走到窗戶面前,強打起精神,唱起一支優(yōu)美的圣誕歌曲:“圣誕夜/平安夜/多明亮/多純潔……”
歌聲飄進屋子,黑暗中的孩子聽見了,手指著窗戶興奮地喊道:“奶奶,你瞧,圣誕老人來了!”
床上的老婦人艱難地轉動身子,抬頭瞧見窗外真有一個身穿紅衣服的圣誕老人。
“感謝上帝,他終于來了。”她在黑暗里喃喃地叨念著,聲音微微有些發(fā)顫。
孩子高興了,跳下床跑到窗邊,大聲喊著:“親愛的圣誕老人爺爺,您給我?guī)砹耸裁炊Y物?”
老雅各和孩子臉貼著臉,隔著冰冷的玻璃覺得非常內(nèi)疚。他覺得不能離開這兒,必須再設法安慰一下眼前這個孩子。
他兩手空空沒有別的,只有自己的歌聲。歌聲不用別人安排,也不花錢。除了這,他還有什么可以給這個孩子呢?
他低著頭、傍著窗子,用最好聽的聲音唱了一支又一支自己兒時熟悉的歌。歌聲透過薄薄的玻璃窗,趴在窗邊的孩子聽得出了神。
夜,已經(jīng)很深很深了,天上落下來的雪花越來越密,在小巷里靜靜地飄飛,灑落了他一身,使他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真正的圣誕老人。
霜風還在嗚嗚吹著,像是給他的歌聲伴奏。多么動人的歌聲,多么寒冷的夜晚呀!
他不知在這扇小窗戶前停留了多久。起初他站著,后來慢慢蜷起身子,背靠著長滿青苔的墻板坐了下來。聲音越來越微弱,直到最后聽不見,狹窄的冷巷里,只有一股凄涼的霜風卷起一片片雪花低聲嗚咽著……
他,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人們發(fā)現(xiàn)圣誕老人耷拉著腦袋,靠坐在墻邊。雪花還在不斷地飄灑,在他的身上蓋了厚厚一層,多么純潔、多么神圣,阿門……
在童話情境中反映悲劇,比反映喜劇更難把握。這需要結構上的精心編排、審美情緒上的克制,并且盡量采取一種弱化或淡化悲劇性的表現(xiàn)手段來展示人物命運。《圣誕老人》就是這樣一篇佳作。
在飄著雪花、冷風徹骨的平安夜,老雅各——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老漢,為了尋找那份失落已久的尊嚴,扮演了一回給別人帶去禮物、歡樂與希望的圣誕老人。帶著久違的滿足感和對即將發(fā)生的一切的好奇感,他步入了那些以前對他緊緊關閉的大門。跟隨他的腳步,我們眼前漸次呈現(xiàn)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個是富人的世界,那里有綴滿了星星和小玩意的漂亮圣誕樹、香噴噴的蘋果布丁,臉蛋紅撲撲的孩子們得到了精美的禮物——雅各兒時一直夢想得到的精致小帆船、比雅各女兒的小布人豪華幾倍的布娃娃,還有他舍不得給小孫子買的小銅鈴……另一個世界是和他一樣窮困潦倒的人居住的地方,在那昏暗的樓梯下,沒有火爐的屋子里,窮孩子們和雅各小時候一樣,得到了一些不值錢的東西。雅各想起,小的時候他也是這樣埋怨那個身不由己的圣誕老人的……
故事是簡單的,雅各的行動路線是故事展開的唯一線索,但作品的社會空間和心理容量又是無限寬廣的: 雅各由圣誕老人身份獲取了雙重視角——孤苦伶仃、窮困潦倒的流浪漢和喜氣洋洋、撒播愛與溫暖的圣誕老人。前者在旁觀別人幸福的家庭時,不斷萌動著對自己凄苦身世的感懷;后者又因為在那一刻人們對他不再投以懷疑與藐視的眼光,他有了給予的能力而重獲尊嚴,擁有了強大的內(nèi)心。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匯集在一個人身上,形成了一個絕妙的反諷,使作品產(chǎn)生了一種張力。
從平安夜到圣誕的早晨,作品的時間跨度僅僅數(shù)小時,雅各悲慘的一生就濃縮在那些細膩的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中。比如,當那個剛會走路的孩子用好奇的眼光望著他時,“他忍不住伸出手指,輕輕撫摩一下孩子的臉蛋,連忙從布袋里掏出一件禮物送給他。這是一個叮當響的小銅鈴。太妙了,正是給這個孩子準備的。萬能的上帝明察一切,給每個孩子都準備了恰如其分的禮品”。但他立刻想起,就是這個小小的銅鈴,當年他終于下決心給小孫子買時,孩子已經(jīng)夭折了。想到此處,“他的手不由得有些微微顫抖,把小銅鈴遞給了排在最后面的小孩”。寫實的手法淡化了激烈的矛盾沖突,情感是真摯強烈的,表達卻是含蓄曲折的,營造出一種淡淡憂傷的童話情境。連對宗教的嘲諷,也是輕微的、不動聲色的。于無聲處聽驚雷,這種藝術的張力更深刻地揭示了現(xiàn)實的殘酷,寄寓了作者對社會底層人民的深深同情,激發(fā)起小讀者強烈的同情心與憐憫心。
最后,在那個最窮苦、同時又最熱切地盼望著圣誕老人到來的小男孩那里,雅各懊惱地發(fā)現(xiàn),所有的禮物都發(fā)完了。思考之下,他做出了一件驚人的舉動——在冷風與雪花中,已經(jīng)疲倦至極的他站在男孩的窗外,用最好聽的聲音唱起了圣誕歌,一首接著一首。他無力改變小孩的命運,除了歌聲,他一無所有,但他不愿看到孩子純真的心,因為圣誕老人的爽約而受到傷害。雖然沒有說一句話,隔著冰冷的玻璃,圣誕老人與孩子已經(jīng)進行了一場深刻的心靈交流。
結尾,雪花不斷飄灑,天地一片純凈,老人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他的靈魂就如雪花一樣潔白無瑕……作品沒有刻意渲染悲劇結局,而是營造出一個充滿希望的、純潔神圣的美好情境。同樣的題材,有我們熟悉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在除夕之夜,凍死在距烤鵝窗咫尺之遙的街頭,她在美好的憧憬中死去,在天堂,她是多么幸福、溫暖!而雅各的死,有著更為高尚的意義: 為了孩子有一個美好的平安夜,他在溫飽尚且難以為繼的窘境之中,還能保持他那顆高尚的靈魂,還在追求做一個有尊嚴的人,一個能給予他人愛與溫暖的人,這種人性的光輝是貧窮與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也改變不了的。作品的藝術美因此上升到了一個崇高的精神境界,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這也是這篇童話悲劇美的魅力所在。
(蔣敏)
上一篇:中國童話《張士杰·漁童》鑒賞
下一篇:中國童話《金 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