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在封建社會里,婦女受到禮教的束縛,在社會生活中絕無地位,為丈夫所支配、奴役,是一個受壓迫的階層。如何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爭取自己應有的地位,這是封建社會婦女們關心的問題之一。在這個問題上,南戲《殺狗記》中的女主人公楊月真提供了一個解答。
楊月真“生居宦族”,封建禮教對她的影響非常深刻;嫁到孫家后,也是“婦道頗閑”, “有關雎之德”。她的人生邏輯是夫唱妻隨, “男無婦是家無主,婦無夫是身無主”;她追求的理想是合家和順, “與才郎契合,愿百歲同諧繾綣”。希望是美好的,但她面對的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丈夫、專橫暴戾的家長,想諧和、契合,又談何容易!
她原有一個還算和睦的家庭。公婆雖都已過世,但小叔孫榮尚未成家,因此沒有分居。盡管丈夫孫華與小叔平時有些不合,但畢竟還過得去, “家和萬事成”,楊月真的心里還是舒坦的。誰知,好景不長,孫華輕信壞人,與市井無賴柳龍卿、胡子傳結義為兄弟,每日里只知歡宴作樂,卻把親兄弟孫榮視為陌路之人,兄弟關系開始惡化。楊月真擔心長此以往,兄弟結冤, “一宅分為兩院”,惹得外人笑話。她知道自己的小叔是個克守禮教的讀書人,而丈夫“心恁偏”。她勸過丈夫,但孫華并不聽從她。
事態的發展越來越壞。由于柳、胡兩人的誣陷,孫華一氣之下,將孫榮趕出了家門。楊月真對丈夫說: “官人回思手足之意,轉念同胞之親,莫信外人搬斗,容叔叔依舊回家,是妾之愿也。”這與其說是勸諫,還不如說是哀求。孫華既然是非不分,深信柳龍卿與胡子傳的謊言,這樣的哀求不但不能使之醒悟,反而更助長了孫華的氣焰: “拈針穿線,巢絲織絹,仄的是婦女工夫,有甚高識遠見!”封建社會的尊卑名分、家法族規是維護封建統治的有力工具,也是造成被壓迫者人性扭曲的精神鴉片。封建家長的專橫暴戾不僅有其社會根源,而且也是以被壓迫者的軟弱忍讓為基礎的。面對孫華的淫威,楊月真退縮了,她不但自己不敢勸諫,還叫迎春也不要再開口。楊月真真可謂“深明大義”,但她明的是封建禮教的“大義”。她的忍耐,實質上是對于丈夫的屈從,這就使她成了孫華迫害親弟兄的幫兇。孫榮被逐出門,在破窯受困,雪中行乞;而孫華妻妾卻笙歌宴飲,在花園游賞,志得意滿。眼看著小叔淪為乞丐,楊月真掌管家中錢財卻不予接濟: “此乃背夫之命,散夫之財,非賢婦也。”要按照禮教辦事,做個賢德之婦,對丈夫唯有順從、妥協,當然不敢據理力爭了。
但是,屈從忍耐畢竟不是人的自然本性,這樣的日子并不好過,楊月真的自尊、反抗有時也會情不自禁地露出來。孫華醉倒在雪地之中,幸虧被沿街行乞的孫榮發現。孫榮已有兩三日沒有水米下肚,念在同胞手足上面,好歹將兄長送回了家。楊月真、迎春兩人感激在心,備了飯食,款待孫榮。哪知孫榮執意不吃,生怕哥哥酒醒之后又加毒打,定要忍餓歸去。此情此景,使楊月真不禁心頭發熱,叫孫榮放心吃飯。但是,楊月真的自卑、反抗僅僅是曇花一現,等到孫華酒醒,她又屈從忍耐了。孫華誣賴孫榮偷了自己的錢財,楊月真對丈夫又是那樣的低聲下氣。
封建禮教把人按一定的等級區分開來,一旦人們的社會地位確定之后,他們原有的人性也就喪失了。正直、聰明的楊月真就是這樣,在禮教的約束下,她不得不屈從于愚蠢、暴戾的丈夫。但楊月真畢竟是清醒的,尤其是她對柳龍卿和胡子傳這兩個市井無賴的本性看得很清楚,她不愿自己的家庭由于他們的破壞而產生分裂,以至滅亡,所以,雖然孫華執迷不悟,不聽勸諫,但楊月真始終不放過勸諫的機會,并想方設法尋找或創造這樣的機會。
楊月真看到丈夫整天與柳、胡兩人在一起飲酒作樂,沉醉不醒,她就留意, “等待得他不醉歸,再把忠言相勸取”。有一日,孫華獨坐書齋看書,尋思謀害親弟兄的辦法,楊月真就趁此苦諫,用楚昭王棄妻子、憐兄弟的故事來啟發丈夫: “妻子易得,兄弟難得”,但孫華仍是一意孤行,不思悔過,并斷絕了楊月真進一步勸諫的機會。盡管如此,楊月真勸諫丈夫回心轉意的決心毫不動搖。自己勸不醒,她就請人幫助勸。西郊有個王公,五代同堂,百口共食。楊月真令人告知王公,讓王公在清明上墳之際現身說法,點勸自己的丈夫。哪知又是適得其反,孫華沒有被勸醒,反引出了他的殺機,真的要將孫榮置于死地了。
孫華的專制暴戾、有恃無恐有其社會根源,楊月真的哀求式的勸諫是不可能產生效果的。一次次嘗試的失敗,也迫使楊月真邁出了勇敢的一步——設計殺狗勸夫。這也許是楊月真挽救自己家庭的最后努力,但她的分析、預計是正確的:孫華深夜醉歸,打前門不開,從后門而來,看見扮作人形的死狗,他醉眼朦朧,誤以為是人。于是,他去央求那兩個結義兄弟幫助,但柳、胡兩人都裝病不肯來。這時,孫華終于認清了兩人的本質,他才醒悟過來。然后,孫華又去請孫榮幫忙移尸,孫榮則自甘犧牲,愿為哥哥承當一切。在事實面前,孫華深受感動,同胞兄弟和好如初。出于保存自己、維護自身幸福的本性,楊月真暫時擺脫了禮教的約束,干成了自己想干的事,她以自己的才智挽救了一個瀕于破亡的家庭。
楊月真是一個復雜的形象,在她身上既有濃厚的封建意識,又有古代人民正直、機智、勇敢的品質。封建禮教的重重束縛,使她變得如此逆來順受、如此馴服,絲毫不敢違背丈夫的意志。她是一個被壓迫者,但卻又不得不成為封建統治的幫手和鼓吹者。這是楊月真的悲劇,是社會強加在她頭上的。但楊月真也有可愛之處,為了保護自己家庭的安定、幸福,她矢志不渝地努力著,雖然有時候不免有點委曲求全,可是,她最終是憑借自己的力量取得了成功。這是楊月真的勝利,是她出于本性、突破禮教束縛的斗爭結果。
由于時代的局限, 《殺狗記》的作者歌頌楊月真的勝利,當然不可能立足于擺脫封建禮教約束這一點,而只能是其反面——用孫華的話來說,就是肯定“妻賢夫禍少”。這句話的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問題,但出自于一個封建家長之口,卻是免不了帶有宣揚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著力塑造楊月真這樣一位賢婦形象,甚至不惜讓土地菩薩也在劇本中大顯神通,來成全楊月真;又讓封建皇帝出面旌表彰美,正是為了“奉勸世人行孝順”進行封建的說教。這一點,我們今天的讀者和觀眾,是能夠看清楚的。
上一篇:《楊戩》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楊玉環》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