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夏”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個手持斧鉞、高壯威武的武士。金文上為頭,中間為軀干,兩邊是手,下為足,仍然像一個高大的人。小篆發生了訛變。隸變后楷書寫作“夏”。
《說文·夊部》:“夏,中國之人也。從夊,從頁,從臼。臼,兩手;夊,兩足也。”(夏,中原地區的人。由夊、頁、臼會意。臼,表示兩只手;夊,表示兩只腳。)
“夏”的本義是威武壯大之人。也有人認為“夏”的初形是人手舞足蹈的樣子??傊蛇@種有活力、強大的意義后來引申指“中國之人”。“中國”原指中原地區,與四周少數部族相對,也叫“華夏”或“諸夏”。又引申指事物壯大興盛。房屋高大也稱為“夏”,此義后來寫作“廈”。
由壯大興盛引申指四季中最熱、植物最盛的季節——夏季。
上一篇:《復》字義,《復》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復》
下一篇:《夫》字義,《夫》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