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fù)
“復(fù)”是會意字。甲骨文上部像有個出入口的地穴之形,下部從夊(腳),會進出往來之意。金文在出口處加了臺階。小篆整齊化、線條化。隸變后楷書寫作“復(fù)”。漢字簡化后寫作“復(fù)”。
《說文·夊部》:“復(fù),往來也。從彳,復(fù)聲。”(復(fù),往而復(fù)來。從彳,復(fù)聲。)
“復(fù)”的本義為返回、回來。如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引申指恢復(fù)、還原。如《晉書·向雄傳》:“武帝聞之,敕雄復(fù)君臣之好。”回答也是一種返回,故又引申指回答、回報。如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用作副詞,表示重復(fù)或繼續(xù),相當(dāng)于“又”、“再”、“繼續(xù)”。如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作“複”的簡化字時,指夾衣。如《釋名·釋衣服》:“有里曰復(fù),無里曰禪。”引申指繁復(fù)、重復(fù)。如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一篇:《處》字義,《處》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處》
下一篇:《夏》字義,《夏》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