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生、青衣應(yīng)工的京劇《桑園會》,是傳統(tǒng)劇目中的佳作,深受人們喜愛;樂府古詩《陌上桑》,早巳膾炙人口,成為人們交口贊賞的名篇。學(xué)術(shù)界有人認為,這本是兩個獨立的故事,但陰差陽錯,竟誤會成了互相干連的同一系統(tǒng)的作品,構(gòu)成了一個故事系列;也有人認為,二者乃一源二派,本來就是同根長出的連理樹。
一、陌上桑羅敷拒使君
《陌上?!肥菨h代產(chǎn)生的有名的敘事詩,寫美女羅敷采桑,遇使君相邀共載,為羅敷所拒。她拒絕使君的方式,不是厲聲嚴辭,而是“盛夸其夫”,由此可見羅敷其人的性格特點。全詩如下: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怒,但坐觀羅敷。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薄傲_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笔咕x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置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luò)馬頭;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馀。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待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晳,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shù)千人,皆言夫婿殊”。(《樂府詩集》第二十八卷,中華書局版)
這首詩暴露并譴責(zé)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卑鄙無恥,看到民間美麗的女子,就想占為己有。他先是“遣吏往”,探問羅敷的姓名、年齡;繼而又親自出面,要求羅敷同他“共載”回家。但是,全詩的主旨不在暴露,而在歌頌,歌頌民間女子羅敷的美麗堅貞。羅敷是全詩描寫的中心。
詩的前半部分寫羅敷美麗的容貌。羅敷是有名的美女,但是通讀全詩,誰能說出她的體態(tài)容貌是什么樣子?說不出來。然而又分明有一個美麗的羅敷形象活現(xiàn)在眼底心頭!我們不能不贊嘆這位沒有留下姓名的作者手法之高妙。作者沒有具體描寫羅敷的眉眼口鼻、臉龐肌膚、體態(tài)腰肢……,作者完全是從虛處著筆,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來描寫羅敷的美:
一開始,先寫環(huán)境之美。旭日東升,陽光明媚,女主人公在這種環(huán)境下出場,使我們感受到羅敷那充滿活力、容光煥發(fā)的青春美。美其境即美其人,環(huán)境美是為烘托人物美服務(wù)的,羅敷就如這朝霞一樣美麗。“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交代出人物活動的目的和活動地點。接著作者便寫這位采桑女所用器物的華美:?;@上的系帶是青絲做的,桑籃的提鉤是用桂枝做的。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談到屈原的時候說:“其志潔,故其稱物芳?!蔽覀円部梢哉f,在這首詩里,其人美,故其用物也美。寫到羅敷本人的時候,也只是寫她的發(fā)型服飾,這也是用她的妝束之美,來襯托她的容貌之美。最后該直接描寫羅敷的容貌美了,卻仍然不正面著筆,又轉(zhuǎn)而描寫這種美所引起的反應(yīng),所產(chǎn)生的效果:過路的人看到羅敷,放下?lián)?,捋著胡須,注目而?青年看到羅敷,脫下帽子只戴著包頭發(fā)的紗巾,在她面前故意顯示;耕地的人忘記了旁邊的犁,鋤地的人忘記了手里的鋤,耽誤了活計,回家后又互相埋怨——都是因為貪看了羅敷!讀者絲毫不會懷疑羅敷是美的,美極了。妙的是,作者不去直接地、具體地描摹美本身,讓讀者來觀察美,認識美,而是描寫美所產(chǎn)生的效果,讓讀者去感受美,體會美。萊辛《拉奧孔》中指出:“詩人啊,替我們把美所引起的歡欣,喜愛和迷戀描繪出來吧,做到這一點,你就已經(jīng)把美本身描繪出來了!”(第二十一章《詩人就美的效果來寫美》,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版)寫出了美的效果,讀者好像也置身其間,同行者、少年、耕者、鋤者一起在欣賞羅敷的美。作者沒有描繪出羅敷具體的美,而是給讀者開拓出一個廣闊的思維想象空間,啟發(fā)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力,根據(jù)每個人不同的審美判斷,去塑造各自心目中的羅敷形象。無一語言及容貌,而容貌之美能活現(xiàn)于眼底心頭,虛處著筆,誠妙手也!
但是,寫羅敷的容貌美,也不是目的,目的是羅敷的心靈美。她甘于過自食其力的采桑生活,不慕權(quán)勢,不羨錢財,當使君求她“共載”(一同乘車回家,做他的婢妾)時,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笆咕?,在東漢時代,是對州太守的稱呼,相當于古代的諸候,官不可謂不大,但在羅敷眼里卻算不了什么,絲毫不為所動,這同使君在羅敷面前“踟躕”垂誕的丑態(tài),恰好成為富有喜劇色彩的對照。更能顯示羅敷性格的,是她拒絕使君這個官位顯赫的大人物的方式:她不是硬頂,不是痛斥,而是靠“夸夫”。她說她的夫婿官運亨通,人才出眾,豐姿超群。“夸夫”之后戛然而止,但言外之意甚明——你“使君”算個老幾!“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其結(jié)局不言而喻:“使君”在少年得志的羅敷“夫婿”的對比下,小巫見大巫,神氣全無,只能是灰溜溜地離去。這里,羅敷描述她的“夫婿”,與前面刻劃羅敷不同,句句實寫:他白晳
的皮膚,微有胡須,(“鬑鬑頗有須”的“頗”作“少”、“稍”解?!稄V雅釋詁》:“頗,少也。”)行步舒緩,體態(tài)閑雅。全從實處落墨,另是一樣筆法。
應(yīng)當說明,羅敷所盛贊的“夫婿”,實際上是她隨機應(yīng)變編造出來的——子虛烏有。如果她真的是一位貴婦人的話,何用自己采桑,拒絕使君也許就用不著費這許多口舌了。這也可見羅敷的勇敢沉著、機智聰慧。
《陌上?!肪邆淞嘶竟适虑楣?jié),刻劃出女主人公羅敷的性格,提供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但詩中男主人公“使君”是誰,卻又語焉不詳。以致引起了后人的推測。
崔豹《古今注》曰: “《陌上?!氛?,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為趙王家令。羅敷出采桑于陌上,趙王登臺見而悅之,因置酒欲奪焉。羅敷巧彈箏,乃作《陌上?!分枰宰悦?,趙王乃止。”(見《樂府詩集》)清代的石韞玉,別署花韻庵主人,寫了九種雜劇: 《伏生授經(jīng)》、《羅敷采?!?、《桃葉渡江》、《桃源漁父》、《梅妃作斌》、《樂天開閣》、《賈島祭詩》、《琴操參禪》和《對山救友》,每劇一出,合稱《花間九奏》。其中《羅敷采?!芳词歉鶕?jù)《古今注》傳說寫成的。劇寫趙國邯鄲人秦羅敷,自幼許與千乘王仁為妻。王仁為趙王家令,常在府中供職,羅敷則與父母同居。一日到陌上采桑,少年、田父,樵夫見其美貌,有意貪看,但知其非尋常人家婦女,都不敢惹事而去。時有勸農(nóng)使者到來,驚其美艷,于是命左右喚來羅敷:
(凈)你究竟是何等樣人家之女,這般大模大樣。俺乃趙王駕下勸農(nóng)使者,官居上大夫之職,今日與你有緣相遇,意欲載你回去,共享榮華,你意下如何? (旦怒介)噤聲!
〔仙呂解三醒〕俺是個守三從閨中少婦,倚爹娘掌上明珠。怪無端狹路相逢處,漫相招載后車。你把我墻花野草輕窺覷,須識我羅敷自有夫! (鄭振鐸編《清人雜劇初集》本)
于是盛夸夫婿。勸農(nóng)使者聽說,云:“呀!原來是趙王家令的夫人。下官多多唐突,改日負荊請罪罷?!睉虮憬Y(jié)束了。
這個戲情節(jié)簡單,語言平淡,不是場上之曲。在這里,批判暴露的成分更少了,羅敷的性格磨平了,古詩中那種幽默風(fēng)趣、活脫明郎的風(fēng)格不見了,更多了些封建道德。戲的主旨是要寫出羅敷“明詩習(xí)禮不是桑中婦”。完全喪失了《陌上?!返墓獠?。
二、秋胡妻以死拒夫婿
秋胡戲妻的故事,最早見于漢劉向的《列女傳.魯秋潔婦》:
潔婦者,魯秋胡子妻也。既納之,五日去而官于陳,五年乃歸。未至家,見路傍婦人采桑,秋胡子悅之,下車謂曰:“若曝采桑,吾行道遠,愿托桑蔭下餐,下賚休焉?!眿D人采桑不輟。秋胡子謂曰:“力田不如逢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吾有金,愿以與夫人。”婦人曰:“嘻! 夫采桑力作、紡績織纴以供衣食,奉二親養(yǎng)夫子,吾不愿金,所愿卿無有外意,妾亦無淫佚之志,收子之賚與笥金。”秋胡子遂去。至家,奉金遺母,使人喚婦至,乃向采桑者也。秋胡子慚。婦曰:“子束發(fā)辭親往仕,五年乃還,當所悅馳驟揚塵疾至。今也乃悅路傍婦人,下子之糧,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是污行也,污行不義。夫事親不孝,則事君不忠;處家不義,則治官不理。孝義并忘,必不遂矣。妾不忍見子改娶矣,妾亦不嫁?!彼烊ザ鴸|走,投河而死。……(四部叢刊初編縮印本,卷五)
這里真實記錄了一個人形動物的惡劣品行,對秋胡妻進行了褒揚。雖然里面夾雜了忠孝等道德觀念,但秋胡妻堅持人格,不慕榮華的精神情操卻表現(xiàn)得很充分,她寧可死,也不愿與無行丈夫同居。
晉代葛洪《西京雜記》記載了一個故事,杜陵有個叫秋胡的人,能通《尚書》,善為古隸字。有人為他提親,女方不允,說:“秋胡已經(jīng)娶而失禮,妻遂溺死,不可妻也?!?中華書局標點本)原來女家把古今兩個同叫秋胡的人鬧混了。媒人于是介紹了昔魯人秋胡戲妻的故事,說明今昔秋胡原是兩人。情節(jié)沒有新的發(fā)展,可以看出秋胡故事在當時流傳很廣,秋胡的行為為人所不齒。
古樂府《秋胡行》失傳,晉人傅玄有《秋胡行》二首見其原貌,第二首如下:
秋胡納令室,三日官他鄉(xiāng)。皎皎潔婦姿,冷冷守空房。燕婉不終夕,別如參與商,憂來猶四海,易感難可防。人言生日短,愁者苦夜長。百草揚春華,攘腕采柔桑。素于尋繁枝,落葉不盈筐。羅衣翳玉體,回目流采章。君子倦仕歸,車馬如龍驤。精誠馳萬里,既至兩相忘。行人悅令顏,情息此樹傍。誘以逢卿喻,遂下黃金裝。烈烈貞女忿,言辭厲秋霜。長驅(qū)及居室,奉金升北堂。母立呼婦來,歡情樂未央。秋胡見此婦,惕然懷探湯。負心豈不慚,永誓非所望。清濁必異源,鳧鳳不并翔。引身赴長流,果哉潔婦腸。彼夫既不淑,此婦亦太剛。(《樂府詩集》第三十六卷,中華書局版)
南朝宋代顏延之(字延年)有《秋胡行》詩九章(逯欽立輯?!断惹貪h魏晉南北朝詩》中冊,宋詩卷五)也是以婦死作結(jié),情節(jié)上沒有新的發(fā)展。不過,顏詩以歌頌秋胡妻為主旨,“君子失明義,誰與偕沒齒?愧彼行露詩,甘之長川汜。”突出她的高潔;而傅詩卻說:“彼夫既不淑,此婦亦太剛。”認為她的死過于剛烈了,稍有微詞。梁邵陵王簫綸《代秋胡婦閨怨詩》:
蕩子以游宦,思妾守房櫳。塵鏡朝朝掩,寒衾夜夜空。若非新有悅,何事久西東!知人相憶否?淚盡夢啼中。(《先秦漢魏晉南北此朝詩》下冊,梁詩卷二十四)
這是借秋胡妻之名,抒寫思婦懷人的尤怨情懷。
三、缺頭少尾的秋胡變文
秋胡故事發(fā)展到唐代,出現(xiàn)了秋胡變文。變文是唐代產(chǎn)生的一種民間文學(xué)體裁,它以邊說邊唱的形式講述奇異的故事。秋胡變文已經(jīng)把原來的簡單記述,展衍成了一篇情節(jié)完整、描寫詳盡的民間文學(xué)作品??上г撟兾娜鳖^少尾,止于秋胡歸家,夫妻相見,秋胡妻是否投水,不得而知了,故事的結(jié)局也難以揣測,變文寫。
魯國秋胡少小失父,靠母親撫養(yǎng)成人,娶妻。一日辭母游學(xué),發(fā)誓:若不乘軒佩印,誓不還鄉(xiāng)。母親聽兒子此言,不覺眼中流淚,勸他在家讀書,好母子夫妻團聚。秋胡不聽。行至妻房,愁眉不畫,眼中流淚與妻辭別。妻聞夫語,心中凄愴,語里含悲,叮囑他:千萬早須歸舍?!鼻锖鷶y書登程,行至勝山,到林下,向“數(shù)千年老仙”求教《九經(jīng)》、《七略》。到了魏國,上表求官,拜為左相,享受榮華富貴,六年不與家通音訊。其妻不知夫之死活,奉待婆母,“出亦當奴,入亦當婢,冬中忍寒,夏中忍熱,桑蠶織絡(luò),以事阿婆,晝夜勤心,無時蹔舍?!逼淝锖?,愧見新婦獨守空房,心無異想,便勸她“任從改嫁他人”,新婦聞言,痛切于心,泣淚拒絕。婆婆“不覺放聲大哭,泣淚成行”。
又過了三年,秋胡告假探母,魏王賜他黃金彩緞,衣錦榮歸。行至魯國,正值采桑時節(jié),秋胡紫袍金帶從桑中而過:
舉頭忽見貞妻,獨在桑間采葉,形容變改,面不曾妝,蓬鬢長垂,憂心采桑。秋胡忽見貞妻,良久瞻相,容儀婉美,面如白玉,頰帶紅蓮,腰若柳條,細眉段繩。蹔停住馬,向前上熟看之,只為不識其妻,故贈詩一首:玉面映紅妝,金鉤弊采桑,眉黛條間發(fā),羅襦葉底藏。頰奪春桃李,身如白雪霜。秋胡喚言道:“娘子!不聞道:采桑不如見少年,力田不如豐年!仰賜黃金二兩,亂彩一束,蹔請娘子片時在于懷抱,未委娘子賜許以不?”(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敦煌變文集》,所引為校改文字,不據(jù)原文)
新婦斷然拒絕了他的無恥要求,“一馬不被兩鞍,單牛豈有雙車并駕?家中貧薄,寧可守餓而死,豈樂黃金為重?”秋胡聞言,羞慚而去。秋胡到家,母子相見,母親說:“汝今得貴,不是汝學(xué)問勤勞,是我孝順新婦功課。”使人往桑林中去叫新婦。新婦:
忽聞夫至,喜不自勝,喜在心中,面含笑色。行至家,向北堂覓見其夫,得見慈母,新婦欲拜謝阿婆,便乃入房中,取鏡臺妝束容儀,與夫相見。乃畫翠眉,便拂芙蓉,身著嫁時衣裳,羅扇遮面,欲似初嫁之時。行至堂前設(shè)禮,助婆歡喜。見新婦來至,愧謝九年孝養(yǎng)功勞,便下堂階,哭泣喚言:“新婦!我兒來至,游學(xué)畢功,軒印隨身,身為相國,黃金繒彩,愧謝孝恩,愿新婦領(lǐng)受?!钡闷耪Z回面拜夫,熟向看之,乃是桑間贈金宰貴。情中不喜,面變淚下交流,結(jié)氣不語。阿婆甚怪,重問新婦:“……新婦必有私情,在于鄰里,何不早吐實情?若無他心,不合如此!”新婦聞婆此語,泣淚交流……
她向婆婆述說了秋胡于家不孝、于國不忠的行為。故事的下文缺佚,不得其詳。
與以前同類題材的作品相比,秋胡變文有了很大變化:
一是情節(jié)更豐富了。增加了秋胡離家求仕時的辭母、別妻;路途中的入山求學(xué);到魏國后的上表求官;返鄉(xiāng)前的告歸、賜賞;以及婆媳之間的勸嫁等等。秋胡入魏,婆媳在魯,故事由單線變?yōu)殡p線交插發(fā)展,結(jié)構(gòu)緊湊完美,大大豐富了作品的內(nèi)涵,由以前的粗陳梗概,變成了情節(jié)完整的故事。
二是描寫更細膩了。不論是《列女傳》,還是《西京雜記》,從介紹人物到秋胡出走、歸來,都只有二、三十個字。在變文里,秋胡的身世更詳細了;秋胡辭母,別妻,婆婆勸嫁,都描寫得充分細膩,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刻劃,都有精彩的筆墨。即使是以前所重視的“戲妻”這一情節(jié),變文較以前的文字也更為細致生動,秋胡的心理、妻子的容貌,桑園的景象,都是以前所沒有的,歸家相認一節(jié),新婦初時一喜,認后一憂,一波三折,頗能把人物的情感心理表現(xiàn)畢肖??梢钥闯?,作者不單單為了講述一個故事,還要通過這個故事打動人心,所以較以往特別注重對人物精神世界的刻劃。尤其是加強了對秋胡之母這個人物的刻劃,是使作品增加家庭生活內(nèi)容,增強生活氣息的基礎(chǔ),使作品有了擴大內(nèi)容容量的機會。同時,通過婆媳關(guān)系的描寫,也更能表現(xiàn)秋胡妻的精神境界。所以后世戲曲就保留了這個人物。
四是主題思想的轉(zhuǎn)變。變文更側(cè)重對以秋胡為代表的上層統(tǒng)治階級漁色丑行的譴責(zé)。新婦在桑園中雖說過:“一馬不被兩鞍,單牛豈有雙車并駕”的話,縱觀全文,這不是主要的。從婆婆的勸嫁,從婆婆懷疑她有私情而不加譴責(zé),只是埋怨她“何不早吐實情”來看,作品所反映的唐代家庭生活氣氛是比較寬松的,婦女所受封建名教的束縛,相對于后世來說是少多了。
四、扭缺作圓的秋胡戲妻
秋胡變文的出現(xiàn),是秋胡故事向通俗文藝轉(zhuǎn)化的標志,說明這個故事已開始由社會上層向社會下層,即由封建士大夫階層向市民階層廣泛傳播。戲曲成熟之后,秋胡故事又在這個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shù)領(lǐng)域里占有了一席之地。
南戲《宦門子弟錯立身》里,江湖藝人王金榜說:“這一本傳奇,是《秋胡戲妻》”??上В@個南戲劇本已經(jīng)失傳。
現(xiàn)存最早的劇本,是元代石君寶的雜劇《魯大夫秋胡戲妻》。劇寫春秋魯國昭公時,秋胡與羅梅英新婚三日,秋胡之母劉氏請來親家羅大戶夫婦吃酒謝親。一家團聚歡樂之際,有勾軍人到來,強行將秋胡勾去當軍。秋胡一去十年杳無音信,梅英為人家縫聯(lián)補綻,洗衣刮裳,養(yǎng)蠶擇繭,擔好水換惡水,養(yǎng)活婆婆。羅大戶也窮了,借了李大戶四十擔糧食無力償還。李大戶乘機要霸占梅英,便造謠說秋胡已死,讓梅英改嫁給他。初時羅大戶不肯,后來貪圖財禮,便獨自做主答應(yīng)了李大戶的婚事,逼女兒梅英改嫁。羅大戶、李大戶一起吹吹打打,到秋胡家迎娶梅英,被梅英堅決拒絕。秋胡在軍中通文達武,屢立奇功,授中大夫之職。秋胡請假探母,魯昭公賜他黃金一餅,以充膳母之資。秋胡衣錦還鄉(xiāng),來到自家桑園,見—女子采桑。采桑婦正是梅英。梅英因天熱,脫下衣服晾吹之際,與秋胡相遇。分別十年,夫妻各不相識。秋胡見女起意,便以四句詩嘲拔:“二八誰家女,提籃去采桑。羅衣掛枝上,風(fēng)動滿園香。”又調(diào)戲說:“這里也無人,小娘子你近前來,我與你做個女婿,怕做甚么?”接著便動手動腳。羅梅英不肯,他又拿出那一餅黃金“財動人心”,要梅英隨順。梅英乘機騙過秋胡跑出園門,大罵秋胡。秋胡回家,母子相見。梅英回家一見秋胡,怒從心起,向秋胡索要婚書,拒不認夫。這時羅大戶,李大戶又來搶親,秋胡命人把李大戶提送縣衙治罪。劉氏以死求梅英認夫,梅無奈,改換梳妝,與秋胡夫婦重圓。
《秋胡戲妻》的情節(jié)比以前的同題之作有三個大的改變:一是秋胡是被勾去當軍,而不是主動求官;二是改嫁風(fēng)波不是婆媳間的好心勸說,而是豪強依財仗勢強行逼嫁;三是故事由秋胡妻投水而死的悲劇結(jié)局,變成了妻子認夫的團圓結(jié)局。這些改變,當然是為了重新塑造戲的女主人公羅梅英,通過梅英這個形象,表現(xiàn)一種不同于前人的思想意識。
改秋胡主動求官為被勾軍,小小一個改動,卻加深了對統(tǒng)治階級的譴責(zé):他們的政策給人民帶來了災(zāi)難,新婚三日的少年夫妻,生生被拆得鳳只鸞孤;秋胡本是一個樸實的青年,一爬到上層統(tǒng)治階級的地位,“一闊臉就變”,變成了“人模人樣”的禽獸。
由變文中的婆母勸嫁,到戲里的李羅逼嫁,這就使梅英面對兩種沖突,不得不雙向作戰(zhàn)——一方面要對付倚財仗勢的霸道者們的逼婚,一方面又要應(yīng)付下作混帳丈夫的“調(diào)戲”。外有咄咄逼人的李大戶的進攻,內(nèi)又失去了父母、丈夫的支持,這就把羅梅英推到了“四面楚歌”的絕境來加以考驗。讓羅梅英經(jīng)受兩種考驗,并——戰(zhàn)勝了對手,較之以前的作品只經(jīng)受一次考驗,就更能顯示女主人公堅貞不二的品質(zhì)。吳小如先生說這是“錦上添花,頰上添毫”的寫法。讓人贊賞的是,她戰(zhàn)勝對手的方式卻非同尋常,更能顯示她性格的光彩。
對付羅李的逼嫁是在第二折。李大戶喜氣洋洋,同梅英的父母一起,擂鼓吹笛來到秋胡家門,要出其不意地娶梅英做媳婦。爹爹說要與她招女婿,媽媽說:“可不道順父母言,呼為大孝。你嫁了他也罷。”婆婆又中了圈套接了人家的紅定,一切都對梅英不利。這時癩骨頑皮的李大戶湊上前來說:“小娘子不要多言,你看我這個模樣,可也不丑?!泵酚㈨槃荽蛄怂粋€嘴巴:
把這廝劈頭劈臉潑拳搥,向前來我可便撾撓了你這面皮!
(《元曲選》,中華書局版)
李大戶說他有銅錢,村中無二,梅英說:“
其實我便覷不上也波哥。我道你有銅錢則不如抱著銅錢睡!
她又夸耀了一番夫婿恐嚇李大戶:
這時分俺男兒在那里?他或是皂蓋雕輪繡幕圍,玉轡金鞍駿馬騎,兩行公人排列齊,水罐銀盆排的直,斗來大黃金肘后隨,箔來大元戎帥子旗?;叵胨H娘今年七十歲,早來到土長根生舊鄉(xiāng)地,恁時節(jié)母子夫妻得完備,我說你個驢馬村夫為仇氣,那一個日頭兒知他是近的誰,狼虎般公人每拿下伊!
把李大戶推了一跌——她走了。拳打腳踢,揶揄挖苦,根本沒把李大戶當人看,也不把他當成值得重視的對手。
對付秋胡的調(diào)戲可就不同了:
(秋胡云)小娘子,左右這里無人,我央及你咱:“力田不如見少年,采桑不如嫁貴郎。你隨順了我罷。(正旦云)這廝好無禮也。(唱)
〔上小樓了你待要諧比翼,你也曾聽杜宇,他那里口口聲聲,攛掇先生,不如歸去。(秋胡云)你須是養(yǎng)蠶的女人,怎么比那杜宇。(正旦唱)你道是不比,俺那養(yǎng)蠶處,好將伊留住,則俺那蠶老了到那里怎生發(fā)付。
(秋胡背云)不動一動手也不中。(做扯正旦科云)你隨順了我罷。(正旦做推科云)靠后! (唱)
〔十二月〕兀的是誰家一個匹夫,暢好是膽大心粗。眼腦兒涎涎鄧鄧,手腳兒扯扯也那捽捽。(秋胡云)你飛也飛不出這桑園門去。(正旦唱)是他便攔住我還家去路,我則索大叫高呼!……
(秋胡背云)且慢者,這女子不肯,怎生是了?我隨身有一餅黃金,是魯君賜與我侍養(yǎng)老母的,母親可也不知。常言道“財動人心”,我把這一餅黃金,與了這女子,他好歹隨順了我。(做取砌未見正旦科云)兀那小娘子,你肯隨順了我,我與你這一餅黃金。(正旦背云)這弟子孩兒無禮也,他如今將出一餅黃金來。我則除是恁般——兀那廝,你早說有黃金不的。你過這壁兒來,我過那壁兒看人去。(秋胡云)他肯了也。你看人去。(正旦做出門科云)兀那禽獸你聽者:可不道男子見其金,易其過;女子見其金,不敢壞其志。那禽獸見人不肯,將出黃金來,你道黃金這般好用的! (唱)
〔耍孩兒〕可不道書中有女顏如玉。(秋胡云)呀,倒吃了他一個醬瓜兒。(正旦唱)你將著金要買人猶云殢雨,卻不道黃金散盡為收書。哎,你個富家兒郎慣使珍珠,倚仗著囊中有鈔多聲勢,豈不聞財上分明大丈夫。不由咱生嗔怒,我罵你個沐猴冠冕,牛馬襟裾。
……
(秋胡云)小娘子休這等說。你若還不肯啊,我如今一不做二不休,拼的打死你也! (正旦云)你要打誰?(秋胡云)我打你。(正旦唱)
〔三煞〕你瞅我一瞅黥了你那額顱,扯我一扯削了你那手足,你湯我一湯拷了你那腰截骨,掐我一掐我著你三千里外該流遞,摟我一摟我著你十字階頭便上木驢。哎,吃萬剮的遭刑律,我又不曾掀了你家墳?zāi)?,我又不曾殺了你家眷屬?br>
(秋胡云)這娘子好無禮也。你不肯便罷了。怎么這般罵我?(正旦提籃科唱)
〔尾煞〕這廝睜著眼覷我罵那死尸,腆著臉著我咒他上祖。誰著你桑園里戲弄人家良人婦?便跳出你那七代先靈也做不的主。
同以前的秋胡妻相比,羅梅英變了。堅貞不渝則一,但她更有了機智潑辣和勇敢,甚至帶有一些未被馴服的野性。她舉手便打,開口便罵,打便一推倒地,罵便罵到七代先靈。但她打的、罵的,都是非正義的,丑惡的,這是她為維護自己人格不受侵辱的一種反抗精神。她不僅要自衛(wèi),她還要進攻——痛斥、懲罰那些人間敗類。這是石君寶賦予羅梅英形象的新的性格特點,使她更顯出了農(nóng)村婦女的本色。她罵得有道理,也罵得有文彩,曲白中間洋溢著一種風(fēng)趣幽默的風(fēng)格,使讀者讀了,觀眾聽了,不僅解氣,而且開心。羅梅英就像是照進桑林的那一片陽光,吹進桑林的—股清風(fēng),就像是葉底含煙、梢頭帶露,一派翠錦模糊的鮮桑枝那樣明媚,爽快,清新。賦予人物以這樣美好的性格,體現(xiàn)著劇作家對他的女主人公的由衷贊美。作者讓她罵出了藝術(shù)性,與潑婦罵街者不能同日而語。
羅梅英面對著暴力逼迫和金錢利誘兩股勢力兩種考驗,她都毅然立,不為所動。支持她抵御這兩股邪力的,不是封建倫理道德,而是她的生活信念,她的人格尊嚴。她希望生活里能夠充滿真理,充滿正義,充滿道德,充滿善。所以她容不得惡,哪怕是自己的夫婿。所以當她回家見自己日思夜想的夫婿,竟是那個人模人樣的桑園“不君子”時,她不干了。但她不是像以前作品所寫的那樣去投水自盡。梅英是不屈服于強暴和命運,能夠自立自強的強者;她不是為丈夫活著,她有自己的人格和信念,所以她先數(shù)落了一頓秋胡:“誰著你戲弄人家妻兒,迤逗人家婆娘?據(jù)著你那愚濫荒唐,你怎消的那烏靴象簡,紫綬金章?你博的個享富貴朝中棟梁,你可不辱沒殺受貧窮堂上糟糠!”這里一是說這種愚濫荒唐的行為不配做高官。對地位顯赫而心靈齷齪的達官貴人的痛斥,這顯然不僅針對了歷史上的封建統(tǒng)治者,更針對著元代的現(xiàn)實。二是說即使是“享富貴朝中棟梁”的大官,而靈魂不堪,也是對貧窮糟糠妻子的玷辱。這就更明確地體現(xiàn)出,權(quán)勢地位、金錢財富,與品德情操相比,羅梅英所追求,崇敬的是后者。她把榮華富貴,鳳冠霞帔都不放在眼里,寧可一身高潔而甘守清貧,于是她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舉動:索要休書?!皩⑿輹鴣恚瑢⑿輹鴣怼?,這是在那個時代震撼暗夜的呼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世上只有夫休婦,人間哪見婦休夫!羅梅英向秋胡索要休書,實際上是她休棄了丈夫,她不愿再與這樣的人共同生活。當然,最后是夫妻和好的喜劇結(jié)局,那是在婆婆以死相脅的情況下她才認夫的。最后她宣稱:
非是我假乖張,做出這喬模樣。
也則要整頓我妻綱,不比那秦氏
羅敷單說得他一會兒夫婿的謊?!叭V五常”規(guī)定“夫為妻綱”,羅梅英卻要“整頓妻綱”,這無疑是提高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的一種宣言,是對以男性為中心的傳統(tǒng)封建道德的挑戰(zhàn)。
這個戲當然不是歌頌愛情,但它提出了婚姻關(guān)系中的一個重要原則,:它否定了功名利祿和金錢財富,主張夫妻之間應(yīng)當建立在互相忠真、潔身自愛的基礎(chǔ)之上。妻子不是丈夫的附庸,她應(yīng)當有自己獨立的人格。
這個戲矛盾沖突的解決也處理得好,第四折當羅李再來搶親時,與秋胡相遇。秋胡命人把他們押去官府治罪,夫妻也于此時和好,兩種矛盾一齊解決,干凈俐索。但它又有很多不足,比如,一面說秋胡新婚三日被勾去當軍,一面又說“一宵恩愛”、“一夜恩情”,這顯然是矛盾的;更重要的是秋胡既知道是自家的桑園,怎么就沒想到園中的女子是自己妻子?結(jié)尾婆婆以死要挾梅英認夫的團圓結(jié)局,過于牽強,是人為的扭缺為圓。人們要繼續(xù)對這個題材進行探索。
五、桑園會二派合流
明代有《采桑記》劇,僅存一折。以后的地方戲中也多有以此為題材的劇目。京劇《桑園會》(也叫《秋胡戲妻》)是從地方戲中移植過來的,影響很大。
對于樂府詩《陌上?!罚缇陀腥苏J為所寫“使君”即是秋胡。鄭樵《通志》就曾引王筠《陌上?!吩啤扒锖纪qR,羅敷未滿筐”,指出“蓋合為一事也”。余冠英先生《樂府詩選》說:“朱熹《語類》指出這篇歌辭的詼諧性,并認為羅敷的夫婿就是使君。這意見是值得注意的。羅敷故事似從秋胡故事演變,從悲劇變?yōu)橄矂??!?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吳小如先生認為,羅敷所夸的夫婿形象,就是按照她眼前的“使君”加以描述的。秋胡變文中桑園相遇時,妻子也曾提到夫婿游學(xué)九載以拒秋胡; 《秋胡戲妻》中的梅英的桑園夸夫則顯然是受《陌上?!返挠绊?。女主人公也姓羅,還與羅敷對比,說自己不比羅敷只會以夫婿撒謊。這都表明在后世流傳中,《陌上?!放c秋胡兩個系統(tǒng)向一起靠攏的跡象。到《桑園會》,女主公則干脆恢復(fù)了“羅敷”的名字,二水交流,合二為一了。
《桑園會》寫魯國人秋胡在楚國官居光祿寺大夫,離家二十年不通音信,因思念老母、妻子,辭王別駕回家祭祖。秋胡去后,妻子羅敷采桑侍奉婆婆,采桑度日。一日天氣晴朗,羅敷正在采桑,正巧秋胡到來,唱了那段有名的〔西皮流水〕:“秋胡打馬回家轉(zhuǎn)(鄉(xiāng)),行人路上馬蹄忙。坐在馬上用目望,見—位大嫂手采桑。前影好似羅氏女,后影好似我妻房。本當下馬將妻認——錯認了民妻罪非常?!庇谑潜阆埋R假說是秋胡的送信人,問知采桑婦即是妻子羅敷,為了試探妻子是否貞節(jié),便開始了“戲妻”,說秋胡在楚國另配鸞凰,“勸他回家他不往”:
秋胡(接唱西皮原板)撇下了大嫂守空房,你好比明月空明亮,(轉(zhuǎn)唱二六板)又被那烏云遮住光。你好比鮮花空開放,卑人我好比采花郎。大嫂若是從勾當,學(xué)一對織女會牛郎。
羅敷(接唱快板)客官說話太猖狂,胡言亂語罪非常。既與我夫結(jié)金蘭,不該起下此心腸。有書快把書呈上,無書快快出田桑。你若在此胡言講,惡言惡語罵一場。
秋胡(接唱快板)大嫂不是這樣講,卑人言來聽端詳:男兒無妻家無主,女兒無夫房無梁。陽關(guān)大道無人往,學(xué)一對仙女會襄王。
羅敷(接唱快板)客官快快出田桑,我本是大戶人家女娘行。你再胡言多亂講,管叫你披枷帶鎖住牢房。(《戲典》第三集,上海中央書店印行)
秋胡一面稱贊羅敷貞節(jié),一面又進一步用馬蹄金相試,都被羅敷堅決拒絕。回家后母子夫妻相見,羅敷愧恨難當,即回后房自縊(改投河為自縊是為了演出方便,好進行搶救),恢復(fù)到《列女傳》古意,被救蘇醒后,秋胡下跪認錯,秋母下跪求情,羅敷這才攙起“無義人”,于是“一家骨肉團圓慶,只享榮華不愁貧”。這種喜劇結(jié)局,較之元雜劇是順理成章多了。因為它把原來的“戲妻”改成了“試妻”,秋胡本質(zhì)并不壞,只是做法稍涉荒唐——戲妻子不是調(diào)戲而是做戲。
其實,秋胡“戲妻”乃是“試妻”的觀點古已有之。元趙孟頫《題秋胡戲妻圖》云:
相逢桑下說黃金,料得秋胡用計深:不是別來渾未識,黃金聊試別來心。
(《松雪齋集》卷五,清德堂重刊元花溪沈氏原本)
京劇只是把這種看法通過舞表演出來而已,并非新見。
戲的唱腔膾炙人口,結(jié)構(gòu)緊湊,結(jié)尾也自然合理。但元雜劇中的批判精神和女主人公的性格光彩,在京劇里也黯然失色了。
附言:本篇及《好夫妻你中有我》篇,原由吳小如先生撰寫,吳先生辛勞成疾,久燒不退,改由我撰寫。吳先生病中寫來長函,提醒我寫作注意事項。二文中所引吳先生語,均系來函所示。吳先生說:“《陌上?!肥窃?《秋胡戲妻》雜劇是文學(xué)劇本;京劇(梆子)是演出本,即劇本次要,主要看演出效果。三者角度不同,鑒賞時要把這特點寫出才好?!钡群跷某砂胝坌氖迹晾⒅梁丁L叵騾窍壬轮x。
上一篇:《穆桂英與楊宗保》愛情文學(xué)賞析
下一篇:《蘇小妹才壓須眉》愛情文學(xu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