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才,外號“氣不死”。趙樹理一九四三年的小說《李有才板話》中的主人公,一位天才的農民歌手。作者通過李有才以及他的快板的曲折遭遇,揭示了抗戰時期閻家山地區的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形勢,從而塑造了李有才等一系列具有正義感和階級覺悟的農民英雄形象,其意義在于農民作為歷史的主人昂首闊步走入文藝領域。
李有才,五十多歲,屬于閻家山村東的小字輩。他沒有土地,給村里人放牛,夏秋兩季捎帶著看守村里的莊稼。其實他原本還有他祖上留給他的三畝地,后來他被迫把土地押給了村西的地主閻恒元。這樣,一孔土窯就成了他的全部產業。他甚至只是一身一口,沒有家眷,可他卻風趣地說是“吃飽了一家不饑,鎖住門不怕餓死小板凳”。的確,他是個樂觀、機智、幽默,但又不乏斗爭性的人。李有才善于說開心話即諷刺話,有時雖是幾句平常話,可從他口里說出來就能引得大家笑個不停,他更有個特殊本領就是編快板,不論村里發生什么事情,有個什么特別的人,他都能編一套話,念起來順口,隨編隨唱,現編現唱,及時迅速地表達出農民們對于這些事件的和人物的情緒的反映。譬如他揭露前村長閻恒元、顏廣聚父子專制獨裁,貪得無厭的言行的快板,就表示了農民們對地主階級的不滿、蔑視和憤恨。因此,李有才是村東老槐樹下頗受歡迎的農民藝術家。
抗戰開始后,解放區掀起了抗日救亡和減租減息的運動,但是閻家山村似乎還是死水微瀾。老奸巨滑的地主閻恒元把持了村政權,操縱了農會等各組織,企圖一手遮天對抗減租減息的土改運動,繼續欺壓百姓,魚肉鄉鄰。而年輕熱情但缺乏經驗又主觀教條的章工作人員甚至也被蒙在鼓里。盡管力量懸殊,條件不利,但是村東的貧雇農們自動組織起來,與閻恒元為代表的惡勢力作斗爭。李有才也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斗爭,他的快板發揮了特長。他以快板的形式嘲諷了被閻恒元收買的爪牙張得貴、閻喜富等。李有才的窯洞成了窮人們聚會的地方,他本人也處于了漩渦的中心。他的機智,他的幽默鼓舞了人們的斗爭信心。正是在李有才等人的斗爭下,被閻恒元操縱的村長閻喜富才被撤職;也正是在李有才的窯洞里,面對閻恒元企圖再次操縱選舉的陰謀,李有才和村東老槐樹下小字輩的農民商量了斗爭的策略,推出了自己的侯選人。其中李有才的意見起了相當作用,可見李有才還是個有計謀的人。
選舉結果,因受閻恒元的幕后操縱,他的干兒以微妙的多數獲勝,又一次奪取了村長大權。盡管斗爭受挫,但是貧苦農民并未屈服。機智的李有才當天晚上就編了段快板揭露閻恒元操縱選舉的詭計: “老恒元,真混帳,/抱住村長死不放。/說選舉,是假樣,/侄兒下來干兒上?!苯又钣胁庞职l現了閻恒元他們丈地時的鬼把戲,隨即又編了首快板予以揭露: “前后共算十畝半, /木頭牌子插兩塊。/這些鬼把戲,只能哄小孩;/從溝里到溝外,平地坡地都不壞,/一共算成三十畝,管保恒元他不賣!”多么真實,多么暢快,又多么鋒利!狠狠地擊中了閻恒元搞獨裁,對抗減租減息的要害。正因為如此,閻恒元一伙把李有才恨透了,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閻廣聚污稱李有才“造謠生事”,把他趕出閻家山,并且永遠不讓他回來。
李有才被迫出走,他的房門也被封去,閻家山居然還被評上了模范村。但是李有才那機智而堅定的情緒感染、影響著東頭的窮苦農民,他們繼續斗爭著。他們也學著李有才的快板書,編出了諸如“模范不模范,/從西往東看,/西頭吃烙餅,/東頭喝稀飯”的快板。待到縣農救會主席老楊來到閻家山,他終于發現了這個模范村所存在著的村政權不民主、對抗減租減息、押地等問題,同時他也發現了一直處于斗爭中心的老槐樹下的能人李有才,他特地著人把李有才找來,更深入地了解情況。
李有才更堅決地投入了激流。為了更有力地同閻恒元一伙把持了村政權的壞分子斗爭,村子東頭的小字輩們自愿地組織起來,準備成立農民們自己的組織——農救會。李有才滿懷激情,當晚就創作了一首快板: “入了農救會,/力量大幾倍,/誰敢壓迫咱,/大家齊反對?!笨彀逖杆賯鏖_,深入民心,農救會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接著,針對閻恒元一伙負隅頑抗的謠言,李有才又編了首快板徹底壓住了它。最后村東頭的貧雇農們團結一致,終于斗敗了閻恒元一伙地主分子,奪回了被他們篡奪的村政權,閻家山的群眾歡天喜地,歡慶勝利。又是李有才以他的快板把這次斗爭作了總結,而他本人也成了民眾夜校的教員。李有才,作為一個農民藝術家,通過這場斗爭,顯得更成熟了。
上一篇:《李亞仙(一)》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李玉亭》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