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玉,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名著《紫釵記》傳奇中的主人公。
霍小玉出生在王府,是已故霍王的女兒,因生母鄭六娘原是王府歌姬,霍王死后,諸弟兄便分一份家產,將她母女遷往勝業坊另住。
小玉不僅姿質嬌艷,而且高情逸態,事事過人;音樂詩書,無不通解。這個美慧多才的少女,憧憬美好的未來,希望能嫁個才貌雙全的丈夫。她從鮑四娘處聞知李益詩名,頗愛十郎風調,甚至“終日吟想”。她在元宵佳節賞燈時,因“墜釵”、 “尋釵”巧遇“拾釵”而嘗謂“不遇佳人,何名才子”的秀才李益,兩個久相慕愛的才子與佳人,一見鐘情。李益便將拾得小玉失落的紫玉燕釵,轉托鮑四娘送回霍家作為聘禮,又通過親友崔允明、韋夏卿,向黃衫豪客借來仆人駿馬,裝扮一新,去霍家相親。小玉和李益順利完成婚禮。
小玉對李益是很滿意的,巧遇李之后,心中便放不下這個“瀟瀟灑灑,忺愛愛”的意中人,甚至“閃得人耽耽待待,厭厭害害”。這一切連她相依為命的母親也絲毫無知,認為:“重重簾幕,漏春心何曾得到她?”當鮑四娘來府議婚時,只是礙于少女的嬌羞。而實際上“她口兒不應心兒可可”。婚定之后,她更期盼佳期, “隨意佳期緩,爭信人心急。不如嫁與,受他真個憐惜”。
小玉既滿意自己的婚姻,但又始終充滿著疑懼。新婚不久,李益的朋友崔允明、韋夏卿來祝賀他們的新婚,小玉透露了她內心的疑懼, “李郎自是富貴中人,只怕富貴時撇了人也!”這種疑懼,時常抑郁小玉的心,使她“鎮日紗窗里眉尖半簇”。在李益赴試即將別離的時候,小玉直言不諱地提出: “妾本輕微,自知非匹。今以色愛,托其仁賢。但慮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蘿無托一秋扇見捐。極歡之際,不覺悲生。”
這是嚴酷的社會現實在這位年輕的少婦心靈上鈐下的印記。這不是小玉多心好疑,而是她堅貞的氣節和情操的表現。她有點自卑感,因為“出自微庶”,怕匹配不上李益。但更多的是自尊、自愛和自衛。她不愿重演不幸姐妹們的悲劇,她要獲得屬于她自己的實實在在的夫妻生活,如果不能白頭偕老,那怕幾年她也心滿意足。她在《折柳陽關》送別李益時,述說出自己的“短愿”:“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逮君壯室之秋,猶有八歲。一生歡愛,愿畢此期。然后妙選高門,以求秦晉,亦未為晚。妾便舍棄人事,剪發披緇。夙昔之愿,于此足矣。”
這點不高的要求也難以實現,生活又加給她種種磨難。為爭取自己真正的愛情生活,她默默地忍受著,不懈地抗爭著。任何逆境都絲毫沒有動搖她對愛情信念的堅貞。李郎一去三載,音信全無,后來王哨兒帶來了李益的畫屏和詩,小玉喜不自禁, “三年一字三千里,非同容易”, “且接著平安喜”。又是這個王哨兒,受盧太尉指使,訛傳太尉欲招李益做女婿之事,雖然小玉責怪李益“書生直恁邪,見色心兒那”,但她對議婚盧府之事, “展轉尋思,懷疑未信”。堅貞不渝的愛情,使小玉“為思夫愁病死”;也正是為了這愛情的堅貞不渝,促使她想到“便死了呵,也做個蝴蝶單飛向紙錢”,這強烈地體現了一種“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的高尚情操。
與這種堅貞情操相交溶的,則是小玉的慷慨勇毅和犧牲精神。她的愛情所面臨的威脅,不僅是一個“一門貴盛,霸掌朝綱”的盧太尉,而且“出自微庶”的卑賤地位也給她帶來種種難言之隱。面對這些威脅,她不僅是忍受,而且也有抗爭,當然在抗爭中,不能不包含著一種自我犧牲精神。她為了打探久去不歸的李郎的消息不惜重金,慨然為之。為了小尼和道姑卜得能和李益夫妻團圓,不惜酬金數十萬貫;為讓崔允明去盧府打聽李郎的真信,即付“青蚨三百,少佐君酒。日后諸費,更容賣釵相補”。她深知李益在盧府,是好找的,但少貲財是找不到人的,因此忍痛割愛,竟將紫玉燕釵也拿出去變賣, “賣百萬錢,盡用尋訪之費”。正是由于小玉對愛情堅貞的信念和勇于犧牲的精神, “致令家計蕭條”,家財耗盡。
當然,最大的犧牲,還是愛情上的讓步。對愛情的忠貞和專一,可以轉而成為自我犧牲;為了得到極少的但是十分珍貴真實的愛情,她寧肯失去更多的東西,這正是小玉個性中既矛盾又統一的特征。假如不能白頭偕老,終生相愛,哪怕是只有八年、但屬于她自己的愛情也好。但事情并不是她一廂情愿的那樣,當她聽到王哨訛傳李益盧府議婚時,她甚至不得已而求其次。 “俺為甚懶腰肢似楊柳線欹斜?暈眉窩似紅蕉心窄狹?有家法拘當得才子天涯,沒朝綱對付的宰相人家。比似你插金花招小姐,做官人自古有偏房正榻。也索是,從大小那些商度,做姊妹大家歡恰”。“書生直恁邪,見色心兒那。把他看不上,早則吞他不下也。是風流儒雅,沒禁持做出些些,也則索輕憐輕罵。說他知咱小膽兒,見了士女爭夫怕”。既然保全不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哪怕以大妻小妾的名份,也要維護自己已得到的一份情愛。這種癡情、善良,愛丈夫甚至勝于愛自身的品質,正是中國人民傳統美德的突出反映。
小玉不僅僅具有隱忍和犧牲自我的美德,而且充滿著豪俠和勇毅的精神。她賣釵得到金錢百萬,但聽說釵被盧府購去,悲憤萬分,奮力將錢撒了一地,控訴道: “一條紅線,幾個‘開元’。濟不得俺閑貧賤,綴不得俺永團圓。他死圖個子母連環,生買斷俺夫妻分緣。你沒耳的錢神聽俺言”正道錢無眼,我為他疊盡同心把淚滴穿,覷不上青苔面。俺把他亂灑東風,一似榆莢錢。”這果敢的行動,錚錚的言語,真是“方知女子過男人,不道今人讓古人”!
雖然生活給了小玉種種磨難,但始終沒有泯滅她那善良的天性。她周濟崔、韋二生,并不僅是因為要他們打探李郎的消息,更主要的是因為他們是李益的朋友,家中貧困需要周濟。另外,當她病情日益嚴重的時候,對她母親的生活做了安排,希望浣紗、秋鴻、鮑四娘能照看她母親,并希望能為她拜上李益, “教他看俺萱堂一面,半子前緣”。更為可貴的是她叮囑今后見到李益這個薄情郎時, “教他好生兒看待新人,休為俺把歡情慘然”。
在文學藝術的歷史長河中,有許許多多為爭取真正愛情而奮爭的婦女形象,然而,像霍小玉這樣一個美慧多才, “出自微庶”的少女,為爭取和保護自己的真正愛情所表現出的情操高尚,心地善良,既豪俠勇毅,又勇于自我犧牲,實不多見。這是湯顯祖創造的又一光彩照人的嶄新的藝術形象。
上一篇:《霍小玉(一)》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靜觀》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