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牛運清
話劇(三幕劇)。作者馬吉星。發表于《劇本》1964年5月號。該劇于1961年春初稿,1964年春定稿,1964年5月由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在京首次公演,得到周恩來、朱德、陳毅等同志的首肯。周恩來稱這個劇“自力更生的主題思想好”,“先進人物主導方面是先進的,積極的,所以是可愛的。”江青針對周恩來的意見,大放厥詞。說“滿臺叫化子,看不下去”,還有“丑化歷史”、“以落后人物代替先進人物”等等,將此劇置于死地。“四人幫”倒臺后,此劇重見天日。這個劇取材于1940年邊區開展大生產運動,八路軍三五九旅到南泥灣開荒生產時所出現的矛盾、變化,反映邊區軍民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所進行的偉大斗爭,歌頌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劇本圍繞“開荒”和“求戰”的矛盾展開情節。紅一連連長丁勇殺敵心切,但是上級卻命令他率領部隊進駐豹子灣,從事一場特殊的戰斗——和婦女們一塊搞生產。他思想不通,卻不得不服從組織紀律,接受開荒種地任務。作品圍繞紅一連干部、戰士在開荒、紡線過程中的矛盾、斗爭構成妙趣橫生的戲劇沖突,環環扣緊,深化主題。第三幕,指戰員議論“內無糧草,外臨大敵”的嚴峻形勢,聽說毛主席吃粗糧,而且在楊家嶺開一塊地,種谷子、辣椒。大家情緒激昂,決心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不但開荒種地,而且學會紡線織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像在戰場上一樣沖鋒陷陣。整個劇的思想情緒推向最高潮。黃鋼認為,“《豹子灣戰斗》是北京舞臺上第一出成功地反映延安生活的多幕話劇。它的貢獻,是將昨天生動的歷史經驗同當前偉大的革命現實任務巧妙地、從精神上聯結起來”(《〈豹子灣戰斗〉——延安歷史經驗的再現》,1964年7月30日《人民日報》)。該劇曾被改編為同名影片。
上一篇:劉圣宇《誰生活得更美好》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石高來《貨郎集》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