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尹昌龍
中篇小說。作者江灝。發表于《中國作家》1988年第4期。小說敘述一對中年教師繁重的勞動、艱難的生活和她們女兒不幸的經歷。向小米是一位中學女教師。她們一家住在陰暗嘈雜的舊樓里,屋子里擠得放不下第二張床。女兒小秋已經十六歲,還不得不和父母睡在一起。向小米熱愛自己的工作,教學上有經驗,有成就。她把心血無私地奉獻給了學生。可是,她得到的報酬卻微乎其微。每次分房子都沒她的份。房子老是讓那些能說會道,能走門路、會送東西的人占去了。向小米的丈夫阿虎老實、善良,當初因為一句話被下放到校辦工廠。經過埋頭苦干,他終于考上了師范大學。他畢業了,當了教師。他們依然沒換到房子。女兒一天天長大了,也一天天要回避男人了,她多想有一張自己的床,有自己的天地。自從看見了爸爸、媽媽的房事,她一直躲著爸爸。而阿虎在女兒面前,也變得不自在起來。小秋病重了,住進了醫院,醫生診斷為白血病。病危之時,她依然抱著最幸福、也是最簡單的希望,那就是家里能有一張自己的床。作為男人,作為爸爸,他連女兒這點微薄的希望都滿足不了,他感到恥辱和憤懣。小秋的病已經無法挽救了。大年三十,阿虎把她接回家。帶著希望,也帶著失望,小秋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向小米傷心極了,她疊了一張紙床慢慢地放在小秋的骨灰盒里,讓它伴著長眠不醒的女兒。紙床帶著他們的祭奠和懷念,更帶著他們的悲傷和負疚。小說通過教師一家艱難的生存和不幸的遭遇,揭示了我們社會中存在的不合理的腦體倒掛現象,揭露了教師地位低下、待遇菲薄的社會問題。小說在結構上縱向地以“床”和小秋為一個線索,寫想床、求床以及求不得、疊做紙床的過程,同時又橫向地以向小米和阿虎的經歷展現家庭和社會中教師的生活,他們的勞累、艱辛、痛苦、憤懣和哀怨。小說語言凝重,在哀傷的情調中包含著怨恨和同情。
上一篇:姜嵐《紀念碑》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林道立《紙雁兒》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