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尹昌龍
中篇小說。作者王星泉。發表于《十月》1987年第1期。小說描繪的是一匹戰馬高貴的品格,飛揚的神態和出生入死的經歷。故事是從“我”到銀河軍馬場體驗生活開始敘述的。在這里,“我”聽老將軍戚念冰講了他往日的一匹坐騎的悲壯激越的歷史。接著,小說又轉換成第一人稱“我”——戚念冰開始敘述。這匹坐騎是一匹白馬,叫飛飛。抗戰時期,“我”去新疆薩勒克草原購買戰馬。在遼闊的草原上,與充滿野性的飛飛進行了頑強的較量以后,“我”終于把它領回了我們的八路軍騎兵部隊。在充滿危險和犧牲的戎馬生涯中,“我”與飛飛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飛飛勇敢、機敏,在多次的肉搏中,出色地配合了我的戰斗,立下了汗馬功勞。它有著鐵一般的忠誠,在生死關頭奮不顧身地解救了“我”。它也有自己不屈的個性和獨立的品格。它飄逸飛揚,又剛強、執著。它忍受不了屈辱,也容不得輕視。它甚至有自己的缺點:孤傲、倔強。后來,因為沒有彼此理解,“我”和飛飛鬧了別扭。“我”氣憤之余,把飛飛送給了后勤輜重科。飛飛和“我”分手以后,歷盡了磨難。它的固執和任性使它受盡了凌辱。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見到了已經干瘦、骯臟的飛飛,“我”冒險把它“偷”回了連隊。“我”和飛飛的感情更深了,我們結成了一體,患難相守,生死與共。“我”負傷以后,飛飛在一次送信途中不幸被捕了。在日本鬼子面前,它不屈不撓,不畏酷刑,也不受誘惑,最后絕食而死。日本騎兵部隊的黑森男爵被飛飛巍峨的性格和忠誠的品格所打動,隆重地安葬了飛飛。小說中,飛飛不僅僅是一匹戰馬,也是一種象征,一個民族浩氣長存、威武不屈的雕塑。在它身上,凝聚著人類和民族的忠誠、勇敢、剛毅的精神。就像作者所寫的那樣:“它完成了一部史詩——一部超乎生物學范圍的、悲壯的史詩。”小說還塑造了“我”的戰友羅連玉的形象。他寬厚、大度,嫉惡如仇,視死如歸,與白馬飛飛的形象相映成輝。小說在結構上通過兩個不同視角的“我”展開敘述,使作品親切、自然。小說在語言上抒情性較強,充滿了詩意,透露出悲壯和雄渾的色調。
上一篇:孫宜君《白雪的贊歌》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羊子《白鴿子,藍星星》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