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道方
長篇小說。作者孔厥。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8月第1版。作者在1966年被迫害致死。這是作者的遺稿。小說是承以前與別人合著的《新兒女英雄傳》而創作的。它反映了抗戰勝利后,我冀中區軍民與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生活。在《新兒女英雄傳》中,牛大水和楊小梅負傷,傷愈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兩人來到冀中接受了新的任務。本書的情節就是從這里開始的。楊小梅改名楊英,被派往受敵人破壞非常嚴重的十分區任區委書記;牛大水易名牛剛,同弟弟牛小水一道在地下黨的幫助下打入敵人內部。楊英到敵占區后,克服種種困難,發動群眾,加強黨員隊伍的自身建設,努力消除前一段時期錯誤政策在群眾中造成的不良影響。在工作中魯莽、傲慢的王小龍沒有與敵人劃清界限,與地主分子站在一起,且不承認錯誤,被開除出黨。楊英并沒有拋棄掉隊的同志,繼續用斗爭的現實來幫助他。在敵人內部,牛剛以自己機智和超群的武藝騙得了敵人的信任,并與富有正義感但由于不明真相而認賊作父的青年軍官常恩接近,幫助他辨明真相,認清敵友。牛剛還利用自己的特殊身分營救同志,智捕敵人,同土匪出身的田八爺結為朋友,對爭取田八爺的起義起了關鍵作用。楊英在發動群眾的過程中,靈活執行黨的土改政策,不為一部分黨員所左右,堅定地與受壓迫的勞動人民站在一起,贏得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后來田八爺與楊英談判。楊英的膽略、共產黨人“既往不咎”的寬大胸懷使田八爺決定棄暗投明。田八爺帶隊起義了,但由于他濫殺無辜和王小龍的魯莽,兩人動武,差點使起義失敗。作者原打算寫四卷,因“文革”遇難而沒有完成。使得書中的人物性格發展得不夠完善,情節也沒有來得及展開。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楊英和牛剛的性格較為鮮明。楊英遇事果斷、勇敢、穩重,牛剛機智、英武、膽大心細。小說中最有色彩的人物是王小龍。他因受李玉的影響而與黨產生隔閡,甚至在有些地方給敵人幫了忙,他勇敢但莽撞,考慮問題簡單,時時計較個人的地位和得失。他犯了嚴重錯誤,但他仍然是一個戰士,是一個革命者。在“文革”以前能夠塑造這樣的形象是十分難得的。小說情節發展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楊英從事的地下工作,一條是牛剛在敵人內部進行的工作。兩條線索相互照應,相互促進。小說情節曲折動人,語言樸實,帶有濃郁的戰斗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
上一篇:楊新敏《新事新辦》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尹昌龍《新兵連》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