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辯者呂不韋與《呂氏春秋》·《呂氏春秋》中的邏輯故事·起死回生》注釋|譯文
魯①人有公孫綽者,告人曰:“我能起②死人。”人問其故,對曰:“我固③能治偏枯④,今吾倍所以為偏枯之藥,則可以起死人矣。”(《呂氏春秋·別類》)
【注釋】①魯:春秋時國名,在今山東省西南部,建都曲阜。②起:起死回生。③固:本來。④偏枯:偏癱。
【譯文】魯國有個叫公孫綽的人,他對別人說:“我能夠使死人復(fù)活。”人們問他有什么辦法。他回答說:“我平素能治半身不遂的病。現(xiàn)在我把治半身不遂的藥加大一倍的量,就可以使死人復(fù)生了。”
【評說】這位公孫綽把具有全異關(guān)系的概念混為屬種關(guān)系的概念。“偏枯者”指的是患偏枯病的活人,它的外延包括在“活人”這個概念之中,是“活人”中的一部分。“偏枯者”與“活人”是屬種關(guān)系,但“偏枯者”與“死人”并非屬種關(guān)系,而是全異關(guān)系。所謂全異關(guān)系,是指外延毫無相同之處的兩個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也稱作“不相容關(guān)系”。所以即使公孫綽把治偏枯的藥再加一倍甚至幾倍,用于治療死人,也不可能出現(xiàn)“起死回生”的奇跡。
上一篇:《杰出辯者呂不韋與《呂氏春秋》·《呂氏春秋》中的邏輯故事·豕涉河》注釋|譯文
下一篇:《博雅善思的劉安與《淮南子》·《淮南子》中的邏輯故事·輪扁斫輪》注釋|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