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亞里士多德”墨子與《墨經(jīng)》·《墨經(jīng)》中的邏輯故事·二難推理》注釋|譯文
巫馬子謂子墨子曰:“我與子異,我不能兼愛。我愛鄒人于越人,愛魯人于鄒人,愛我鄉(xiāng)人于魯人,愛我家人于鄉(xiāng)人,愛我親于我家人,愛我身于吾親,以為近我也。擊我則疾①,擊彼則不疾于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②,而不疾者之拂?故有我,有殺彼以利我,無殺我以利彼。”子墨子曰:“子之義將匿③耶?意④將以告人乎?”巫馬子曰:“我何故匿我義?吾將以告人。”子墨子曰:“然則一人說⑤子,一人欲殺子以利己;十人說子,十人欲殺子以利己;天下說子,天下欲殺子以利己。一人不說子,一人欲殺子,以子為施⑥不祥言者也;十人不說子,十人欲殺子,以子為施不祥言者也;天下不說子,天下欲殺子,以子為施不祥言者也。說子亦欲殺子,不說子亦欲殺子,是所謂經(jīng)者口也,殺常之身者也。”子墨子曰:“子之言惡⑦利也?若無所利而言,是蕩口⑧也。”(《耕柱》)
【注釋】①疾:痛苦。②拂:撣去、去除。③匿:隱藏。④意: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還是”,通“抑”,即抑或,表示選擇。⑤說:喜歡、高興。通“悅”。⑥施:散布。⑦惡:疑問代詞,表示“哪里”。⑧蕩口:肆無忌憚的。
【譯文】巫馬子對墨子說:“我與你不同,我不能兼愛。我愛鄒人勝過越人,愛魯人勝過鄒人,愛我家鄉(xiāng)人勝過魯人,愛我家人又勝過家鄉(xiāng)人,愛我親人又勝過家鄉(xiāng)人,愛我自己又勝過親人。這是因為關(guān)系與我遠(yuǎn)近不同的緣故。打我,我會疼痛,打別人,不會痛在我身上,我為什么不去解除自己的疼痛,卻去解除不關(guān)自己的別人的疼痛呢?所以我只會殺他人以利于我,而不會殺自己以利于他人。”墨子問道:“你的這種想法,是準(zhǔn)備隱藏起來呢?還是將要告訴別人呢?”巫馬子答道:“我為什么要隱藏自己的這種想法呢?我將告訴別人。”墨子說:“既然這樣,那么有一個人喜歡你的主張,這一個人就要殺你以利于自己;有十個人喜歡你的主張,這十個人就要殺你以利于他們自己;天下的人都喜歡你的主張,這天下的人都要殺你以利于自己。而有一個人不喜歡你的主張,這一個人就要殺你,因為他認(rèn)為你是散布惡言的人;有十個人不喜歡你的主張,這十個人就要殺你,因為他們認(rèn)為你是散布惡言的人;天下的人都不喜歡你的主張,這天下的人都要殺你,因為他們也認(rèn)為你是散布惡言的人。這樣,喜歡你主張的人要殺你,不喜歡你主張的人也要殺你,這就是言從口出而殺身之禍來臨的道理。”墨子還說:“你說的話究竟哪里會有利呢?假如沒有什么利而還要說,這就是肆無忌憚的妄語了。”
【評說】這一段對話中包含著典型的二難推理:墨子批評巫馬子的極端利己主義,說利己的結(jié)果會導(dǎo)致:同意你觀點的人要殺你以利己;不同意你觀點的人也要殺你,因為你散布惡言。墨子構(gòu)造了這樣一個二難推理:
如果別人喜歡你的主張,就會殺你以利于他自己;
如果別人不喜歡你的主張,就會認(rèn)為你是散布惡毒言論的人,也要殺你;
別人或者喜歡你的這種主張,或者不喜歡你的這種主張;
總之,你的這種言論必然會引來殺身之禍。
所謂“二難推理”,就是以兩個假言判斷(例如“如果別人喜歡你的主張,就會殺你以利于他自己”、“如果別人不喜歡你的主張,就會認(rèn)為你是散布惡毒言論的人,也要殺你”)為大前提,以一個選言判斷(例如“別人或者喜歡你的這種主張,或者不喜歡你的這種主張”)為小前提而構(gòu)成的推理。在這種推理中,辯論的一方提出一個具有兩種可能的前提,對方不論肯定其中的哪一種可能,都導(dǎo)致同一個結(jié)論。在這種情況下,對方必然陷入進(jìn)退維谷、左右為難的境地,二難推理由此而得名。
上一篇:《杰出辯者呂不韋與《呂氏春秋》·《呂氏春秋》中的邏輯故事·舉夔一足》注釋|譯文
下一篇:《精于論證的王充與《論衡》·《論衡》中的邏輯論證·五法驗雷》注釋|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