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友書·與吳質書》注釋與鑒賞
三國魏·曹丕
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②。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③,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反,未足解其勞結④。
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⑤,徐、陳、應、劉⑥,一時俱逝,痛何可言邪!昔日游處,行則同輿⑦,止則接席⑧,何嘗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⑨,絲竹并奏⑩,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己分⑪,長共相保。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頃撰其遺文⑫,都為一集⑬。觀其姓名,已為鬼錄。追思昔游,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為糞壤⑭,可復道哉!
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⑮,鮮能以名節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⑯,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⑰,可謂彬彬君子矣。著《中論》二十余篇,成一家之業,辭義典雅,足傳于后,此子為不朽矣。德璉常斐然有述作意⑱,才學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間歷觀諸子之文,對之抆淚⑲,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⑳,微為繁富。公幹有逸氣㉑,但未遒耳㉒。至其五言詩,妙絕當時。元瑜書記翩翩㉓,致足樂也㉔。仲宣獨自善于辭賦㉕,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無以遠過也。昔伯牙絕弦于鐘期㉖,仲尼覆醢于子路㉗,愍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也。諸子但為未及古人,自一時之俊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來者難誣㉘,然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行年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乃通夕不瞑。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光武言:“年已三十,在軍十年,所更非一㉙。”吾德雖不及,年與之齊。以犬羊之質,服虎豹之文;無眾星之明,假日月之光㉚。動見瞻觀㉛,何時易邪㉜?恐永不復得為昔日游也。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㉝?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頃何以自娛?頗復有所造述不㉞?東望於邑㉟。裁書敘心㊱。
[注釋]① 吳質: 字季重,魏濟陰人。以有文才,與曹丕相友善,官至震威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② 行: 將。③ 《東山》: 《詩經·豳風》中的一首,詩篇抒發了一個在外服役、三年不歸的士兵思念家鄉的感情。④ 勞結: 郁結在心中的思念之情。⑤ 離: 通罹,遭受。⑥ 徐、陳、應、劉: 徐幹、陳琳、應玚、劉楨。⑦ 輿: 車。⑧ 接席: 坐席相接。⑨ 觴酌流行: 傳杯敬酒。⑩ 絲: 琴瑟之類的弦樂器。竹: 簫笛之類的管樂器。⑪ 謂百年己分,認為百年之壽是分內所應有。⑫ 撰: 這里是編訂的意思。⑬ 都: 總,共。⑭ 化為糞壤: 變做糞土塵埃,指死去。⑮ 類不護細行: 大抵不講求小節。⑯ 偉長: 徐幹的字,北海人,建安七子之一。⑰ 箕山之志: 帝堯時隱士許由隱居箕山的志趣。⑱ 德璉: 應玚的字,汝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斐然: 文彩貌。⑲ 抆: 擦。⑳ 孔璋: 陳琳的字,廣陵人。初從袁紹,后歸曹操,為司空軍謀祭酒,主記室。健: 指文章有氣勢。㉑ 公幹: 劉楨的字,東平人,建安七子之一。逸氣: 超逸豪放的才氣。㉒ 遒: 強勁有力。㉓ 元瑜: 阮瑀的字,陳留人。建安七子之一。翩翩: 有文彩。㉔ 致足樂也: 令人愉快。㉕ 仲宣: 王粲的字,山陽人。建安七子之一。㉖ 伯牙: 古時善鼓琴的人。鐘期: 即鐘子期。相傳鐘子期一死,伯牙便不再鼓琴。㉗ 仲尼覆醢于子路: 據《禮記·檀弓》,子路在衛國被殺,孔丘正在庭院里哀哭,使者告訴他,子路被斫成肉醬,孔丘就把家里的肉醬倒掉。仲尼: 孔子。子路: 名仲由,孔子的學生。醢(hǎi): 肉醬。㉘ 難誣: 難以亂猜胡說,不能胡亂猜測。㉙ 光武: 劉秀,東漢開國皇帝。更: 經歷。㉚ “以犬羊之質”四句: 是曹丕自謙的話,自己才疏德薄,竊據高位。服虎豹之文: 披上虎豹的文彩。假: 借。 ㉛ 動見瞻觀: 一舉一動為人觀瞻所系,眾人矚目。㉜ 易: 隨便。㉝ “年一過往”二句: 時間一過去,怎樣拉回來?㉞ 造述: 著作。㉟ 於(wū)邑: 憂悒郁結,哽咽。 ㊱ 裁書敘心: 寫這封信敘說心意。
[作者]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曹操次子。操死,襲位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迫漢獻帝禪位,稱帝,都洛陽,國號魏。能詩善文,所作《燕歌行》是現存最早完整的文人七言詩,《典論·論文》是現存最早的文學批評論文。有《魏文帝集》。
[鑒賞]建安時期,世積亂離,兵疫交加,人的生命朝不保夕。于是歲月飄忽、人生苦短的情緒彌漫于整個社會,也成為文學的一大主題。故在這封信中,回旋徘徊的正是這種濃重的哀傷與深沉的嘆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的一場大疫,建安七子頓時凋零。昔日同車而行,同席而食,絲竹并奏,賦詩暢飲的摯友,如今已是人鬼異途,恍若隔世了。其間所引出的滄桑之感,使作者悲從中來,不能自已。念人及己,由對人生無常的嘆息轉為對眼前生活的把握。“少壯真當努力”的自警比乃父“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已高出一籌。整篇文章寫得情真意切,俯仰綿邈,又不失建安風骨。其間對建安七子中數人的評價,剴切誠懇,應是知人之論。
上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與吳季重書》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與周宏讓書》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