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申《蚯蚓一條街》全文|賞析|讀后感
中申
聽說市內出現了“蚯蚓一條街”,熱鬧得很,縣政府的老陳讓我去看看,有半年時間沒去市里了,真該去一趟。買了一張汽車票,坐三十分鐘車就到了,一打聽,人人都知道這條街。
街口是一個高大的牌樓,中國古典式的,很華貴,弄得我有點兒膽怯。看看別人都在街上進進出出,我也壯著膽子進了街口。
果然是琳瑯滿目,氣象萬千。一家叫“又一堂”的中藥店,專門經銷活絡丹、人參再造丸,據說這些藥里都有地龍——就是蚯蚓。進了藥店,只見墻上貼著大紅紙,介紹蚯蚓的藥用價值,上面寫著蚯蚓性寒,主治高熱狂躁、驚風抽搐、風熱頭痛、小便不通等等病癥。怪不得叫“地龍”,真神著呢!
街對面一家店鋪叫龍翔藥物有限公司,門口一位年輕漂亮的小姐,正在向路人送著鉛印的宣傳品。我走過去,也接了一張,上面介紹新產品“地龍液”,其中包含的蛋白質、氨基酸、多種酶以及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等各有多少,印得清清楚楚。
再往前去,是蚯蚓信息研究所,它旁邊是蚯蚓電腦咨詢中心,正在出售這兩家合辦的一張《蚯蚓報》的“蚯蚓趣味知識”增刊,每張五角,貴了點兒,可是看了讓人長知識,能不買嗎? 我拿著報紙,一邊讀一邊朝前走。報紙上關于蚯蚓的知識果然都是我不知道的:
蚯蚓有七億年以上的歷史;
蚯蚓有兩千多種,最大的產于澳大利亞,長達三米;最小的只有四厘米,也產于澳大利亞;
蚯蚓通常身長10厘米,卻有120個環節;
蚯蚓雌雄同體,可以與其它任何一個同伴“結婚”,也可以自己交配……
我讀得津津有味。此時果然有一種香味撲鼻而來,原來是 “樓上樓”蚯蚓餐館,外面大字標語上寫著:
本店最近推出“地龍宴”
下面是“地龍宴”菜譜:“地龍吐絲”、“地龍戲珠”等等一長排。從大玻璃窗向室內張望,只見高朋滿座,生意興隆。
“咸亨酒店”在賣以蚯蚓為原料制作的玉龍啤酒。“甜蜜蜜”糖果店在出售地龍奶糖。“好再來”食品店經銷多種加入蚯蚓粉的蛋糕。“龍飛音樂茶座”供應的主要飲料是“玉龍瓊漿” 汽水,一位女歌手的歌聲,正通過擴音器在大街上飄蕩,是通俗唱法,用沙聲唱著《蚯蚓歌》:
暗黑的土層下尋找著慰藉,
潮濕的泥土撫摩著你的愛情,
回來吧!回來吧……
茶座旁邊的“田野民間藝術團”則傳出打竹板的聲音;
地龍好, 地龍好,
地龍全身都是寶……
“廣廈大酒店” 宣布:“由于參加國際蚯蚓引進技術及綜合利用會議的貴賓光臨本酒店,以致座無虛席,深感抱歉,千祈原諒。”工商銀行發行一種“蚯蚓有獎債券”,一等獎獎金一萬元,頗有吸引力。工藝品廠銷售一種“情人蚯蚓”,把兩條烘干壓扁的蚯蚓涂上顏色,裝在一只有機玻璃透明小盒里……
午飯我要了一個最普通的菜: 蚯蚓炒洋蔥,主食是蚯蚓餡餅。下午我專門去參觀了蚯蚓養殖場。
我為什么花一整天時間在這兒逗留? 不瞞你說,我有一個計劃在這里產生和成形了,在回家去的汽車上,最后下定了實施的決心。
我的計劃是: 向單位申請停薪留職;利用集股方式和貸款的辦法籌集一筆資金;“蚯蚓一條街”上有一片位置很好的空地,現在正好由我來填補上。我的產品名稱都想好了:天龍牌地龍國際香型高級營養滋補防皺增白潤膚美容蜜。獨家首創,領導化妝品新潮流。怎么樣?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不怕向錢看,就怕動作慢。
我立刻行動起來,找了兩個助手,成立個“飛起玉龍三百萬蚯蚓發展公司”,租下了那塊空地做廠房和銷售門市部,到北京申請了專利,去河北省找了個蚯蚓養殖基地,到廣州購買了一套生產流水線機器。大功告成,匆匆趕回來,不知不覺間已過去了兩個月。
我挺高興。“蚯蚓一條街”上將有我開辦的一家公司,出售的美容蜜一定是搶手商品,供不應求。路過市里時我特意去“一條街”走走——我即將從這里起飛。
牌樓上怎么寫著“蝸牛一條街”?進得街去,“又一堂”經銷的是 “天螺丸”了; 對門的那家公司門口仍然站著那位漂亮小姐,向人散發的傳單上介紹著“蝸牛防癌沖劑”;研究所和電腦咨詢中心也都改了名,出的報紙叫《蝸牛報》了;“樓上樓”門外的廣告改成了“本店最近推出‘蝸牛宴’”,下面的菜譜是“香檳蝸牛”、“核桃蝸牛”“鐵簽蝸牛”“科西嘉叢林蝸牛”……“咸亨酒店”在賣蝸牛啤酒。“甜蜜蜜”糖果店在出售蝸牛酥糖。“好再來”食品店在賣蝸牛蛋糕,音樂茶座女歌手正唱著《心中的蝸牛》:“碧綠的草葉上尋找著慰藉,晶亮的露珠撫摩著你的愛情,回來吧! 回來吧……”民間藝術團在表演“蝸牛好”。大酒店開蝸牛會議。銀行發行蝸牛基金獎券。工藝品廠賣“愛侶蝸牛”……
我簡直驚呆了! 僅僅兩個月,潮流竟然有這么大的變化,讓人追都追不上!我的蚯蚓投資不是盡付東流了嗎?
靈機一動,我何不也順應潮流,趕緊引進蝸牛,把產品改為“天龍牌蝸牛國際香型高級營養滋補防皺增白護膚 化美容蜜”?
這是個好主意!
路過蝸牛電腦咨詢中心門口時,突然靈機一動:去咨詢一下,看看我的主意如何。
我把自認為美妙無比的計劃說完,咨詢中心的電腦顯示屏上,出現了下面一行綠字:
一個月后蝸牛將被螞蟻取代。
選自《精短小說報》1988年第1期
【賞析】 小說以荒誕的手法,辛辣地嘲諷了現實社會中的 “一窩蜂”主義。
今天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大忽隆”、“一窩蜂” 的現象實已屢見不鮮了。只要稍稍回想一下近些年來浪潮般此起彼伏的這個“熱”,那個“熱”就足使我們感慨萬分。然而又豈止這些,多少年來,我們不就是這么“熱”過來的嗎?
“一窩蜂”主義起于盲從,盲從來自無知,無知又遇上瞎指揮,于是便生出了許多荒誕不經的事。作者把這些荒誕的事加以集中概括,以喜劇夸張的手法將其特征加以藝術的濃縮和放大,使人們通過這些形象看到現實生活中的那些乖謬和倒錯,從而引起對自身存在的批判性反思,這便是小說的立意所在。盡管小說中的形象已被夸張變形,然而我們卻從這變形的形象之中,看到了真實的現實,看到作者嚴肅的思考,看到小說對現實的尖銳而又深刻的批判。
小說在進行藝術的夸張時,想象豐富離奇,諧趣橫生,讀之忍俊不禁。結尾一筆,使全文境界頓生。
荒誕本不足奇。由于社會在歷史發展中的某種不合理與不完善,由于人類在自身生存過程中的某種認識上的缺陷,出現一些乖謬與倒錯在所難免,問題在于我們是否意識到荒誕。意識到了,荒誕便是一個喜劇;如荒誕后仍不知其荒誕,荒誕便將成為一個悲劇了。正是在這點上,我們又看到了荒誕微型小說的存在意義。
上一篇:《薛靈蕓》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補天——神話天地之一》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