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臺是什么意思
【典源】 《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敢問以國報讎者奈何?’郭隗先生對曰:‘……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 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 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 《史記·燕召公世家》亦載。《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鄒衍) 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筑碣石宮,身親往師之。”《文選·鮑照<放歌行>詩》注引《上谷郡圖經》:“黃金臺,易水東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
【今譯】 戰國時燕國內亂,齊國乘機大舉攻燕,燕國大敗。燕昭王即位后,思念興國復仇,自己禮賢下士,準備大量財物,來招延賢士,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趁我國內亂,而攻破我國,我雖知燕國國小力微,不能報仇。然而期望得到賢士共同治理國家,來洗雪先王的恥辱,是我的心愿。請問我應該如何做?”郭隗說:“如果大王真心想延納賢士,就先從我開始吧,像我這樣的都會被尊重延用,何況比我強的呢?”于是昭王為郭隗筑了宮殿,拜他為老師。鄒衍來到燕國,昭王親自為他掃路清道,列為弟子受業。并且筑了黃金臺,將千金放在臺上,來招攬天下之士。參見〖燕昭市駿〗。
【釋義】 后以此典指帝王招納賢士,任用人才; 也指士人得到禮遇、任用。
【典形】 拜隗、思從隗始、郭隗臺、黃金臺、金臺、千金筑臺、師郭隗、始隗、隗始、隗臺、隗在燕、燕臺、燕王臺、燕昭臺、擁篲、昭王臺、筑黃金、尊隗、登臺吊黃金、黃金獨名臺、燕昭筑臺、筑臺自隗、隆郭隗禮、郭隗見招、筑臺金、臺上費黃金、高臺黃金、臺上黃金、郭隗黃金峻、延郭隗。
【示例】
〔拜隗〕 元·郝經《賢臺行》:“費盡黃金臺始成,一朝拜隗人盡驚。”
〔恩從隗始〕 宋·王安石《張侍郎示東府》:“功謝蕭規慚漢第,思從隗始詫燕臺。”
〔郭隗臺〕 清·胡介《吳梅村被征入都》:“歸心更度桑乾水,伏櫪重登郭隗臺。”
〔黃金臺〕 南朝宋·鮑照 《放歌行》:“豈伊白璧賜,將起黃金臺。”
〔金臺〕 唐· 李商隱 《上河東公啟》:“錦茵象榻,石館金臺,入則陪奉光塵,出則揣磨鉛鈍。”
〔千金筑臺〕 唐·楊巨源《題范陽金臺驛》:“六國唯求客,千金遂筑臺。”
〔師郭隗〕 清·查容《贈別少典》:“豈為燕臺師郭隗,一時客去感飄零。”
〔始隗〕 唐·孟郊《斗雞聯句》:“選俊感收毛,受恩慚始隗。”
〔隗始〕 唐·杜牧《送王侍御赴夏口》:“禮數全優知隗始,討論常見念回愚。”
〔隗臺〕 唐 · 元稹 《處分幽州德音》:“燕趙之間,古多奇士,隗臺如在,代豈乏賢?”
〔隗在燕〕 唐·劉禹錫《會昌春連宴即事》:“興伴王尋戴,榮同隗在燕。”
〔燕臺〕 清·吳偉業《送趙友沂下第南歸》:“趙氏只應完白璧,燕臺今已重黃金。”
〔燕昭臺〕 明·陳子龍《送偉男應試金陵》:“秋風瑟瑟黃云堆,我亦振駕燕昭臺。”
〔擁篲〕 唐·王維《大唐大安國寺凈覺禪師碑銘》:“外家公主,長跽獻衣;薦紳先生,卻行擁篲。”
〔昭王臺〕 清·王攄《和吳漢槎就訊刑部》:“太息無人延國士,昭王臺廢已荒丘。”
〔筑黃金〕 金·王攄《過燕昭王墓》:“昭王好士筑黃金,古墓荒涼不可尋。”
〔尊隗〕 唐·李商隱《今月二日不自量度》:“故事曾尊隗,前修有薦雄。”
上一篇:黃石授書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黔婁安貧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