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
“奇”是會意字。小篆從大(表示人),從可(表示以棍支撐),會拄棍用一只腳站立的瘸子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奇”。
《說文·可部》:“奇,異也。一曰:不耦。從大,從可。”(奇,殊異。另一義說:奇是不成雙數。由大、可會意。)
“奇”的本義指人一只腳站立,讀作jī。引申泛指單一。如“奇數”。引申指余數、零頭。如《核舟記》中說核舟的長度是“八分有奇”,意思是說長八寸多。
讀作qí,引申為奇異、與眾不同、特殊。如《楚辭·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引申為出人意料、詭變莫測。如“出奇制勝”。又引申為珍奇、稀奇。如成語“奇貨可居”、“奇花異草”。又引申為極端、異常。如“奇貴”、“奇效”。
上一篇:《塊》字義,《塊》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塊》
下一篇:《奉》字義,《奉》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