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
【典源】 《呂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列子·湯問》、《說苑·尊賢》等亦載,文略有不同。
【今譯】 春秋時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伯牙彈琴描寫高山,鐘子期贊美說:“彈得好啊,巍峨高聳如太山。”伯牙轉而描寫流水,鐘子期又贊美:“彈得好啊,浩浩蕩蕩如流水。”鐘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斷弦,從此再也不彈,認為世上沒有知音了。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琴曲高妙; 也用以指心意相通的知音。
【典形】 伯牙高山、伯牙琴、伯牙弦絕、斷弦人、高山流水、絕弦、流水、流水高山、流水引、弄琴牙、琴曲隨流水、琴亡伯牙、聽屬鐘期、弦斷、牙曠、牙弦、知音、鐘歿、鐘期耳、鐘期琴、子期、子期彈、高山韻、一去鐘期、流水伯牙弦、高山少知音、伯牙流水心、高山一弄、牙生摧弦、斷弦琴、絕清弦、鐘期弦、鐘期聽、伯牙弦、子期耳。
【示例】
〔伯牙高山〕 宋·黃庭堅《次韻無咎閻子常》:“倚楹嘯歌非寓淫,伯牙高山水深深。”
〔伯牙琴〕 唐·羅隱《重過隨州憶故兵部李侍郎》:“莊周高論伯牙琴,閑夜思量淚滿襟。”
〔伯牙弦絕〕 唐·薛濤《寄張元夫》:“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
〔斷弦人〕 宋·蘇軾《書文與可墨竹》:“空遺運斤質,卻吊斷弦人。”
〔高山流水〕 元·金仁杰《蕭何月夜追韓信》:“嘆良金美玉何人曉,恨高山流水知音少。”
〔絕弦〕 元·揭傒斯《題蔣氏倥侗集》:“磬襄既入海,伯牙仍絕弦。”
〔流水〕 唐·駱賓王 《冒雨尋菊序》:“仰折巾于書閣,行見飄麥,挹雅步于琴臺,坐聞流水。”
〔流水高山〕 宋·王安石《伯牙》:“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流水引〕 唐·駱賓王《詠懷》:“莫將流水引,空向俗人彈。”
〔弄琴牙〕 宋·蘇軾《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潮》:“坐中安得弄琴牙? 寫取余聲歸向水仙夸。”
〔琴曲隨流水〕北周 · 庾信 《看妓》:“琴曲隨流水,簫聲逐鳳凰。”
〔琴亡伯牙〕 元·張可久《罵玉郎過感皇恩·楊駒兒墓園》:“琴已亡伯牙,酒不到劉伶。”
〔聽屬鐘期〕 唐·李商隱《為張周封上楊相公啟》:“然或顧逢伯樂,但伏鹽車; 聽屬鐘期,不調綠綺。”
〔弦斷〕 宋·岳飛《小重山》:“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牙曠〕 唐·元稹《與衛淮南石琴薦啟》:“伏惟閣下稟夔旦之至德,蘊牙曠之元蹤。”
〔牙弦〕 唐·司空圖《擢英集述》:“況牙弦入契,郢握稱珍。”
〔知音〕 南朝梁·江淹 《傷友人賦》:“吝妙賞之不留,悼知音之已逝。”
〔鐘歿〕 唐·白居易《哭崔常侍晦叔》:“惠死莊杜口,鐘歿師廢琴。”
〔鐘期耳〕 唐·白居易《郡中夜聽李山人彈三樂》:“卻怪鐘期耳,唯聽水與山。”
〔鐘期琴〕 唐·楊炯《和劉長史答十九兄》:“鐘期琴未奏,蘇武節猶新。”
〔子期〕 金·元好問《九日午后入府知曹子兇問》:“遺編綴輯非吾事,千古朱弦有子期。”
上一篇:高臥東山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魯戈回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