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觸交爭是什么意思
【典源】 《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今譯】 《莊子》 中講,蝸牛的左角上有一個國家,叫做觸氏,右角上也有一個國家,叫做蠻氏。兩國為了爭奪土地,經常交戰廝殺,以至戰死數萬,尸橫遍野,追擊的一方,十五天后才收兵回國。
【釋義】 后以此典指為細微之事無謂爭斗; 也用來指追逐虛名薄利; 亦指戰事。
【典形】 觸蠻、斗蠻觸、角上兩蠻觸、兩蝸角、蠻觸、蠻觸交爭、蠻爭觸戰、蝸角、蝸角虛名、蝸名、蝸牛角、蝸爭、戰蝸、戰蝸角、左觸右蠻、蝸牛兩角、兩角寄蝸牛、觸蠻斗、蝸角戰,蝸左角、蠻觸爭、蠻觸斗、蠻攻觸。【示例】
〔觸蠻〕 清·程先貞《還山春事》:“觸蠻俄詫三軍勇,雉犢頻驚一注孤。”〔斗蠻觸〕 清·吳偉業《宣宗御用戧金蟋蟀盆歌》:“一寸山河斗蠻觸,五千甲上化沙蟲。”
〔角上兩蠻觸〕 宋·蘇軾《同正輔表兄游白水山》:“永辭角上兩蠻觸,一洗胸中九云夢。”
〔兩蝸角〕 宋·黃庭堅《喜太守畢朝散》:“功名富貴兩蝸角,險阻艱難一酒杯。”
〔蠻觸〕 宋·辛棄疾《鷓鴣天·睡起即事》:“名利處,戰爭多,門前蠻觸日干戈。”
〔蠻觸交爭〕 唐·白居易《禽蟲十二章》之七:“蟭螟殺敵蚊巢上,蠻觸交爭蝸角中。”
〔蠻爭觸戰〕 宋·葛邲《滿江紅·和呂居仁》:“任蠻爭觸戰,世間榮辱。”〔蝸角〕 唐·王維《送高判官從軍赴河西序》:“而犬戎不識,蝸角自大。偷安九服之外,謂天殊罕及。”
〔蝸角虛名〕 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蝸名〕 元·沈和《賞花時·瀟湘八景》:“嗟塵世,人斗取,蝸名蠅利待何如。”
〔蝸牛角〕 唐·白居易《對酒》:“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蝸爭〕 宋·范成大《小娥眉》:“劉項蝸爭哄靈璧,血漂川谷流腥臊。”
〔戰蝸〕 元·楊維禎《女史詠·馮小憐》:“前山較獵御同車,一笑平陽等戰蝸。”
〔左觸右蠻〕 宋·辛棄疾《哨遍·觀秋水》:“蝸角斗爭,左觸右蠻,一戰連千里。”
上一篇:虢滅虞亡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蠻觸相爭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