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解析
[解題]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亦稱智能經濟,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知識經濟依賴于對知識資源和信息資源的占有、積累、創新和利用,它是和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
[析題]知識經濟是什么?知識經濟的本質特征是:在整個社會生產系統中,知識產品的生產已支配了物質產品的生產而居于主導地位,腦力勞動已上升為人類勞動的主要形式。為什么我們要注重知識經濟?從國際背景來看,21世紀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是知識的競爭,知識經濟的發展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尊重科學的國家才有希望。從我們身邊的故事來看,通過知識就可以改變命運。面對知識經濟的到來,我們又該如何做和做些什么呢?從多方面來展開你的文章吧。你可以寫身邊發生的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并作出你的評論;可以寫你對知識經濟的重要性的認識,寫你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所思所想;寫你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所作的拼搏與努力。從不同的方面展開都可以形成一篇好的文章。
[溫馨提示]知識經濟是一個比較寬泛和宏大的概念,在進行具體的文章寫作時,盡量不要僅僅圍繞這幾個字泛泛而談,那樣容易造成大而空的文章弊病。要從小處入手,以小襯大,這樣文章才能具體可感,有說服力。
思路導引
知識經濟,毫無疑問就是以知識、智力、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作用的經濟模式;知識經濟是以知識決策為導向的經濟,科學決策的作用在知識經濟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它也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如現在新興的網絡營銷、信息產業等都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
在現在和未來社會,科學和技術的研究開發日益成為知識經濟的重要基礎。在現代社會生產中,知識已成為生產要素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此為標志的知識經濟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型經濟形態。當今世界各個國家的發展競爭都形成了以科技知識為基礎的較量。
沒有知識,人類將長期生活在蒙昧的原始社會;沒有知識,人類的雙手和雙腳將永遠被束縛在農業土地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將改變普通人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協調、持續發展的經濟,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資源來取代已經耗盡的稀缺自然資源,使人類生活朝著光明而美好的明天駛去。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人們面對著強有力的挑戰。為了積極應對知識經濟的到來,我們的國家需要大力地發展教育,我們個人也需要加強個人的知識素養。
論點集錦
1.知識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2.知識經濟是知識、科技競爭占主導地位的經濟。
3.國力的競爭大部分為知識的競爭。
4.知識已是生產要素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5.知識經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6.知識是引導人類走向文明的燈塔。
7.知識經濟帶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8.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9.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知識經濟的來臨。
10.加強人們的科學知識素養。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有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病者也。
—— (漢)王充
※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
—— 李大釗
※在2l世紀里,知識將取代權力和資本,成為最重要的經濟力量,只有知識,才能造就蓋茨那樣的世界級富豪,未來屬于那些知識擁有者們。
—— 周光召
※*知識成為謀生的技能,誰擁有的知識越多誰就越有創造和擁有財富的可能性。
—— 張朝陽
※知識生產力已成為生產力、競爭力和經濟成就的關鍵因素。傳統的經濟增長指標體系必須改變,必須把經濟作為一項至關重要的指標計算在內。
—— 《新華文摘》
※*知識就是力量。
—— 〔英國〕培根
※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見解。
—— 〔英國〕泰勒
※知識是人生旅途中的資糧。
—— 〔法國〕雨果
※只有知識才能構成巨大的財富的源泉,既使土地獲得豐收,又使文化繁榮昌盛。
—— 〔法國〕左拉
※在每個國家,知識都是公共幸福的最可靠的基礎。
—— 〔美國〕華盛頓
※一切才能都要靠知識來營養,這樣才會有施展才能的力量。
—— 〔德國〕歌德
※知識是人類的保護神。
—— 〔德國〕歌德
※人是用許多知識包扎起來的。
—— 〔德國〕叔本華
※只有當群眾組織起來并為知識所指導時,人數才能起決定勝負的作用。
—— 〔德國〕馬克思
※無知總是一種缺陷。
—— 〔德國〕馬克思
※十分之九的勞動群眾已經懂得,知識是他們爭取解放的武器,他們受到挫折就是因為缺少教育。
—— 〔蘇聯〕列寧
※生活需要知識,正如戰爭需要槍炮一樣。
—— 〔蘇聯〕克魯普斯卡婭
[事實論據]
IT精英
雅虎公司是全球訪問人數最多的網站,以及互聯網中最為人認同和接受的品牌。雅虎公司是一家重要的全球性互聯網媒體公司,為全球范圍8 000萬用戶提供包括綜合信息、通信和購物服務的品牌性網絡。作為第一個網上瀏覽導引,www.yahoo.com成為流量、廣告、家庭以及商務用戶方面最主要的導引工具;它同時也是與互聯網有關聯的最為人們接受的品牌之一。用戶能夠隨自己的旨意作出選擇,盡可能以極其短的時間在國際網絡上的數十萬個主題中,找到想找的網址。而它的創造者楊致遠在2000年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美國40歲以下富豪排行榜中位列第四,資產58.5億元,是最年輕的美國華人首富。
*知識+人才=資本
曾有人這樣總結中國前三代富人的致富之道:70年代靠體力,80年代靠財力,90年代靠智力。那么在21世紀,張朝陽所說的那句話無疑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新的致富定律——知識+人才=資本。也就是說,知識成為謀生的技能,誰擁有的知識越多誰就越有創造和擁有財富的可能性。
高速更新的知識
在當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知識更新越來越快。過去,人類掌握的科學技術大約是50年增加l倍?,F在,人類掌握的科學技術大體是35年增加1倍。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也大為縮短。20世紀以前,從科學發明到技術發明大約需要30年。20世紀下半葉,這個周期縮短為5年左右。產品更新換代的時間越來越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是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正使人類的思維發生徹底的革命,正在大大加快知識更新的速度。20年前人們需要花100萬美元來處理信息,現在只要花1美元就可以處理。現在我們需要花100萬年才能處理完的信息,到2040年可能只要用30秒就足夠了。任何人要趕上時代的步伐,都必須不斷給自己加壓、充電,因為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
軟件知識產業
知識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產業形式的確定則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出現的,其主要標志是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代表的軟件知識產業的興起。比爾·蓋茨從1996~1999年連續位居世界富豪榜首,其資產平均每周增加4億美元。1999年7月,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市值首次逾5 000億美元。如果把微軟公司當做一個國家的GDP來衡量,1999年,它在全世界排名第11位,僅次于美國(78 000億美元)、日本(42 000億美元)、德國(21 000億美元)、法國(14 000億美元)、英國(13 000億美元)、意大利(11 500億美元)、中國(9 000億美元)、巴西、加拿大和西班牙等10國。微軟公司創辦者蓋茨持有19.84%的股權,市值1 122.93億美元,和芬蘭的GDP(近1 200億美元)差不多,比新加坡的GDP(963億美元)還要大。微軟公司的主要產品是軟盤及軟盤中包含的知識,正是這些知識的廣泛應用,打開了計算機應用范圍。有些經濟學家認為,克林頓總統第二任期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是美國5 000家軟件公司。這說明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知識已成為生產要素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標志著21世紀的主導型經濟形態是知識經濟。
知識與農民
新概念農民是在科技投入上舍得花大本錢的人。目前的海南農民中,已越來越多地出現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新概念一族。2000年6月,文昌市農民林青山以年薪20萬元聘請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吳素琴,請她替自己的3 000萬只文昌雞生產基地主持養殖純種文昌雞的技術創新工作;在三亞市,農民林尤勝投資10多萬元辦起一個西瓜種苗研究所,研究如何應用新技術生產無籽西瓜嫁接種苗;三亞市另一位農民陳澤則投資50萬元建立了一個信息中心,通過電腦掌握市場各種信息。新概念農民還體現在對學歷、職稱的看重。他們中不少人參加自學考試,獲得各種學歷證書。目前,海南省僅女農民技術員就有3.5萬名,獲得中級職稱的女助理農技師也有近3 000人。
搶訂人才
知識的價值在日益開發的上海越來越被人們看重,高學歷、高就業、高收入正成為上海人才市場的主流。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用高薪來網羅高知識層次的人才。有些計算機、金融、證券和經濟管理專業的高學歷畢業生率先成為高收入群體。華東師大計算機軟件有個 “三、六、九” 的說法,即這個專業的畢業生進入大計算機公司,最高月薪,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依次是3 000元、6 000元和9 000元。為了爭奪這類人才,有些外資公司甚至采取預付工資的辦法,給學校下達訂單。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知識占有上的差距,最終導致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力方面的差距。拿以色列為例,這個國土面積不足2.8萬平方公里、條件極其惡劣、人口僅560萬的小國,1997年電子業總銷售額達72億美元。電子業的出口額為57億美元。其根本原因是這個國家的國民在占有知識方面擁有很大的優勢,該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居世界之首,平均每1 000個勞動力中就有77名大學生,每1萬人中就有140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這個數目大大高于美國(80人)和日本(77人)。
2.一切才能都要靠知識來營養,這樣才會有施展才能的力量。
—— 〔德國〕歌德
要求:①這兩段文字對你有什么啟發?請根據上面提供的材料寫一篇議論文。②立意自定,所寫內容必須在 “知識” 范圍之內。③題目可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知識就是力量
關 威
自從地球上有了人類,知識便萌芽在人類的智慧中,從茹毛飲血的遠古到高度文明的當代,每一次社會的進步。無不顯示出知識的巨大作用。知識的進步,推動了歷史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的文明。知識就是力量!
知識就是財富。知識經濟向我們走來,這一點確定無疑。生產力巨大增長,所有一切努力都包含著知識。你對知識越了解,在社會上就越處于有利的地位。一個發達的社會存在一個分配的問題——知識的分配和財富的分配。而正在變化的社會使得擁有知識的人擁有財富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曾有人這樣總結中國前三代富人的致富之道:70年代靠體力,80年代靠財力,90年代靠智力。年輕的資本家——搜狐公司總裁張朝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知識成為謀生的技能,誰擁有的知識越多誰就越有創造和擁有財富的可能性。” 在 “知本主義” 時代,這句話無疑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新的致富定律——知識+人才=資本。
當前,世界上流行這樣一種說法: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否繁榮、富強,就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人民文化知識水平。我認為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即使一個國家暫時還不夠富裕,但只要它有智慧的人民,有重視知識的傳統,那就可以斷言:這個國家是有前途的。而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目前很富裕,卻供養著一群 “不學無術” 之徒,其結果必然是可悲的。它一定會漸漸地衰落下去。
歷史上的唐朝之所以形成 “開元盛世” 的繁榮景象,除了皇帝的開明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各行各業科學技術得以充分發展。國內人才濟濟,國家力量強大,威震四海。
古時候,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都被視作神的行為。每逢大旱,老百姓就殺豬宰羊,送上祭壇,磕頭求神,聽命道士呼風喚雨。在今天看來,這些似乎太愚蠢可笑了,然而它正是沒有知識而導致的必然結果?,F在我們有了科學知識,有了人工降雨的辦法,即使遇上大旱,莊稼照樣可以長得很好。 “老天” 也不能卡我們的脖子了。人定勝天,就是因為人們有了知識。
知識經濟后面是什么呢?是 “教育經濟”。只要教育發達了,就能造就合格的人才;有了大量合格的人才,知識經濟就有了基礎,這樣就能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明天就有希望,就會更加美好!
由此可見,國家的繁榮、富強是離不開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的。
經典點評
本文對知識的重要作用與地位進行了論述。知識是什么?在知識經濟興盛的21世紀,知識就是力量。為什么這么說呢?作者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對自己的論點進行了渲染、論說。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在這里,作者進一步地對論點進行了論說:唯有教育事業的發達,才能造就合格的人才。全文論說一氣呵成,思路嚴密,層層推進,條理清晰,說服力強,從今說到古,由中說到外,把知識的力量性論證得十分貼切。
文章選材得當,語言富有激情,中心突出,是一篇佳作。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知識》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禮貌》作文論點論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