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是什么意思
〖典源〗《韓詩外傳》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 子其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史記·魯周公世家》載作“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相傳夏禹亦有此事:《呂氏春秋·有始》:“昔者禹一沐而三捉發,一食而三起,以禮有道之士。”
〖釋義〗周公為了招攬天下賢能之士,接待求見之人,連沐浴、吃飯往往多中途而止。后遂用“周公吐哺、吐哺捉發、吐捉、吐握、三握發、三握再吐、三哺、一沐三握、一飯三吐”等表示思賢如渴、禮賢下士,為延攬人才而操心忙碌。
【周公吐哺】曹操《短歌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吐哺捉發】韓愈《復上宰相書》:“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捉發,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吐捉】《漢書·王褒傳》:“昔周公躬吐捉之勞,故有圉空之隆。”韓愈《和李相公覽物興懷》詩:“勿憚吐捉勤,可歌風雨調。”
【吐握】《漢書·蕭望之傳》:“今士見者皆先露索挾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禮,致白屋之意。”李中《哭故主人陳太師》詩:“車魚鄭重知難報,吐握周旋不可論。”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一出:“老師相為國吐握,真不啻周公矣。”
【三握發】邵謁《論政》詩:“賢者三握發,為有天下憂。”陸游《老病謝客或者非之戲作》詩:“客至難令三握發,佛來僅可小低頭。”
【三握再吐】蕭繹《上忠臣傳表》:“三握再吐,夙奉紫庭之慈;春《詩》秋《禮》,早蒙丹康之訓。”
【三哺】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五十韻》:“重士過三哺,輕才抵一銖。”
【一沐三握】《漢樂府·君子行》:“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發,后世稱圣賢。”
【一飯三吐】任華《送李彝宰新都序》:“其接賓客,則宜一沐三起,一飯三吐焉。”
上一篇:含沙射影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哭窮途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