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披裘是什么意思
【典源】 漢·王充《論衡·書虛》:“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嗔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 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季子謝之,請問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語姓名!’遂去不顧?!睍x·皇甫謚《高士傳》亦載。
【今譯】 春秋吳國延陵季子在齊國游覽,見路上有丟落的金子。此時正當五月盛夏,見有位披著皮襖砍柴的人,季子叫住砍柴人說:“把地上金子拿來!”砍柴人將柴鐮扔在地上,瞪著眼一甩手說:“您這人怎么地位高貴,眼光卻那么短淺,儀表堂堂,語言卻那么無禮呢?我盛夏五月披皮襖砍柴,難道是拾金子的人嗎?”延陵季子連忙賠禮,請問他姓名。砍柴者說:“您是位以貌取人的人,不值得告訴姓名!”于是離去。
【釋義】 后以此典指山林隱逸之人。
【典形】 披裘、披裘當夏、五月披裘、五月裘、披裘客、五月供垂釣。
【示例】
〔披裘〕 明·陳子龍《石齋先生筑講壇于大滌山》之二:“此中堪大隱,何計訪披裘。”
〔披裘當夏〕 北周·庾信《五月披裘負薪贊》:“披裘當夏,欲外為心。雖逢季子,不拾遺金?!?/p>
〔五月披裘〕 北周·庾信《小園賦》:“三春負鋤相識,五月披裘見尋。”
〔五月裘〕 清·黃鷟來《挽趙來夫》之七:“一杯待設(shè)澆君酒,歸去還披五月裘。”
上一篇:五噫歌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五羖羊皮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