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蒍于是什么意思
【典源】《新唐書· 卓行傳·元德秀傳》:“玄宗在東都,酺五鳳樓下,命三百里縣令,刺史各以聲樂集。是時頗言帝且第勝負,加賞黜。河內太守輦優伎數百,被錦秀,或作犀象,瓌譎光麗。德秀惟樂工數十人,聯袂歌《于蒍于》。《于蒍于》者,德秀所為歌也。帝聞,異之,嘆曰:‘賢人之言哉!’謂宰相曰:‘河內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今譯】 唐玄宗在東都洛陽時,曾于五鳳樓下詔賜群臣宴飲,命令附近三百里的縣令、刺史各攜樂人藝伎聚會表演。當時盛傳玄宗將評定名次而給予賞罰。河內太守用車載來幾百名藝伎,身著錦繡,有的還扮作犀、象的樣子,奇麗詭異,光彩奪目。而任魯山縣令的元德秀只帶樂工數十人,攜手演唱德秀自己作的《于蒍于》歌。玄宗聽了驚異,感嘆道:“這是賢人之言呀!”又對宰相說:“河內百姓在遭殃吧?”于是罷黜河內太守,德秀從此名望更高。
【釋義】后以此典表現地方官吏不慕虛榮,體恤民情。
【典形】 踏于蒍、同歌于蒍于、于蒍歌、于蒍于。
【示例】
〔踏于蒍〕 宋·王安石《示俞處士》:“借問樓前踏于蒍,何如云臥唱松風。”
〔同歌于蒍于〕 宋·陸游 《秋日遣懷》之六:“安得子元子,同歌于蒍于。”
〔于蒍歌〕 金·元好問《元魯縣琴臺》:“當年于蒍歌,補袞一何深。”
〔于蒍于〕 宋·蘇軾《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折楊新曲萬人趨,獨和先生于蒍于。”
上一篇:買臣負薪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五噫歌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