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龍梭是什么意思
【典源】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一:“釣磯山者,陶侃嘗釣于此山下,水中得一織梭,還,掛壁上。有頃,雷雨,梭變成赤龍,從空而去。其山石上,猶有侃跡存焉。”《晉書·陶侃傳》:“或于侃少時漁于雷澤,網(wǎng)得一織梭,以掛于壁。有頃雷雨。自化為龍而去。”
【今譯】 傳說晉代陶侃年少時在雷澤打魚,一網(wǎng)下去撈上來一只織布梭,帶回家去掛在墻上。不久雷雨,織梭變化為赤龍飛上天去。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神物遲早定會變化,賢者才士會應時而起; 也用以詠織梭、雷雨等。
【典形】 掛壁梭飛、雷雨起龍梭、龍梭、龍騰梭、龍騰五尺梭、云雷起鐵梭、織罷化梭、飛梭龍變化。
【示例】
〔掛壁梭飛〕 宋·范成大《雷雨鄰舍起龍》:“連鼓一聲人失箸,不知掛壁幾梭飛。”
〔雷雨起龍梭〕 宋·蘇軾《和仲伯達》:“人不我知斯我貴,不須雷雨起龍梭。”
〔龍梭〕 唐·張文恭《七夕》:“鳳津驚秋氣,龍梭靜夜機。”
〔龍騰梭〕 清·唐孫華《國學進士題名碑》:“一聲雷動春關辟,三百英雋龍騰梭。”
〔龍騰五尺梭〕 明·徐渭《沈叔子解番刀為贈》之一:“須臾報道漁罩外,電腳龍騰五尺梭。”
〔云雷起鐵梭〕 宋·王令《日益無聊賴偶成》:“陶家壁冷塵埃滿,何日云雷起鐵梭。”
上一篇:陳摶墜驢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陶潛三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