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漏吞舟是什么意思
【典源】 《史記·酷吏列傳》:“漢興,破觚而為圜,斲雕而為樸,網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今譯】 漢興起之時,劉邦廢止秦朝苛酷的刑律而約法三章,治理刻薄的習俗,使返回純樸,刑法寬大,就像魚網能漏過吞沒小船的大魚,然而官吏治理地方井然有序,并未發生動亂,黎民百姓安居樂業。
【釋義】 后以此典指刑法寬大; 或指刑律不嚴而使重大罪犯漏網。
【典形】 漏網、漏網之鯨、漏魚、吞舟疏漏、網漏鯨鯢、網漏吞舟、魚失吞舟、網目漏吞舟、吞舟漏疏網。
【示例】
〔漏網〕 唐·杜甫《建都十二韻》:“牽裾恨不死,漏網辱殊恩。”
〔漏網之鯨〕 明 ·湯顯祖《南柯夢記》:“有禮有法,國中無漏網之鯨。”
〔漏魚〕 唐·元稹《對父殺牛判》:“令不惟反,政是以常。縣恐漏魚,州符佩犢。”
〔吞舟疏漏〕 清·楊觀潮《夜香臺持齋訓子》:“一口氣疾惡如仇,還只恨吞舟疏漏。”
〔網漏鯨鯢〕 唐·元稹《幽州平告太廟祝文》:“物盛而微,墉崇則毀。網漏鯨鯢,隟開螻蟻。”
〔網漏吞舟〕 唐·李白 《天長節使韋公德政碑》:“雖軒后至道,由聞蚩尤之師; 今網漏吞舟,而胡夷起于轂下。”
〔魚失吞舟〕 清·唐孫華《客談維揚事重有感》:“鼠因憑社熏難入,魚失吞舟網尚疏。”
上一篇:絕交書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羅含夢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