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中木斷是什么意思
【典源】 《莊子。天地》:“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比犧尊于溝中之斷,則美惡有間矣,其于失性一也。”
【今譯】 百年的大樹,取其一段雕刻成犧牛形狀的祭器,繪上青色和黃色的花紋,其余的木頭丟棄在溝中。做成祭器的與丟棄溝中的兩相比較,美惡差別很大,但它們同樣失去了樹的本性。
【釋義】 后以此典借指被棄置不用的人。
【典形】 溝中斷、溝中木、溝中木斷、溝中之納、羨犧樽、余材棄溝中。
【示例】
〔溝中斷〕 唐·韓愈《題木居士》之二:“為神詎比溝中斷,遇賞還同爨下余。”
〔溝中木〕 宋·張炎《滿江紅》:“壯志已荒圮上履,正音恐是溝中木。”
〔溝中木斷〕 宋·陸游《水亭偶題》:“溝中木斷誰曾問。空里蓬征自不知。”
〔溝中之納〕 宋·張孝祥《代揔得居士上宰相》:“稍援溝中之納,俾留爨下之焦。”
〔羨犧樽〕 宋·陸游《秋懷》之七:“棄為溝中斷,亦何羨犧樽?”
〔余材棄溝中〕 宋·陸游《古風》“犧象薦清廟,余材棄溝中。”
上一篇:沙和尚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滄海遺珠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