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斫桂是什么意思
【典源】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今譯】 傳說月中有桂樹,還有蟾蜍。桂樹有五百丈高,下面有一人用斧來砍它。這人名叫吳剛,本是西河人,因為學仙犯了過錯,天帝處罰他,讓他來砍樹,但樹砍出創口來又長上,隨砍隨合,總也砍不斷。
【釋義】后以此典形容月、桂樹等。
【典形】 吳剛斧、吳剛揮斧、吳生玉斧、西河斫樹人、斫桂、斫云玉斧、吳剛粉月、吳剛斫、月窟桂。
【示例】
〔吳剛斧〕 清·唐孫華《雙鳳桂花歌》:“仙根㔉斷吳剛斧, 吁嗟奈汝桂花何。”
〔吳剛揮斧〕 元·姚遂《黑漆弩》:“更何消斫桂婆娑,早已有吳剛揮斧。”
〔吳生玉斧〕 元·薩都拉《謝人惠木犀》:“云中仙子金華墜,天上吳生玉斧移。”
〔西河斫樹人〕 唐·李商隱《同學彭道士參寥》:“月中桂樹高多少? 試問西河斫樹人。”
〔斫桂〕 清·葉衍蘭《菩薩蠻》:“瓊戶玉樓臺,誰教斫桂來?”
上一篇:吃蒙汗藥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吳宮教陣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