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難興邦是什么意思
《左傳·昭公四年》:春秋時,楚靈王意欲稱霸諸侯,派使臣游說于晉國,以期晉平公說服別的諸侯擁護楚國。晉平公開始不以為然,認為自己的國家地處險要,馬匹又多,而齊、楚兩國又多有禍難。有此有利條件,何必去擁護楚國呢?晉大夫司馬侯則勸說晉平公,認為還是應允為好。并針對晉平公所言有利條件提出異議說:靠地勢險要,馬匹多和對鄰國幸災樂禍,這是很危險的。中國九州,險要之地很多,但它們都不屬一姓所有。而國君致力于修明德行,才是至關重要的。他還引用史實說明,有的國家因多難轉而鞏固,并開辟了疆土;而有的國家雖無災難,卻喪失了國家。比如齊國,因有仲孫之難而桓公成了霸主;晉國因有里殼、丕鄭之難而文公成了霸主。反之,衛、邢兩國,始無禍難,后卻被人吞滅。最后晉平公被司馬侯說服,答應了楚國的要求。
引用義:多災多難,反而能激發人的斗志,促成國家興旺。[例]窮則思變,多難興邦,關鍵還在于人的作為。
上一篇:壺里乾坤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大義滅親是什么意思